禾花雀—中國舌尖上的「瀕危」物種
2015年6月9日廣告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篇發表在《保護生物學》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的研究指出,黃胸鹀的數量自1980年以來大幅減少90%,逐漸消失在東歐、日本及俄羅斯的多數地區。
黃胸鹀又名禾花雀,這種體型嬌小的鳥類還被中國食客稱為"天上人參"。在黃胸鹀的數量嚴重減少後,中國於1997年禁止獵捕黃胸鹀。然而,研究指出,數百萬的黃胸鹀以及其它鳴禽仍然遭到捕殺,直到2013年還能在黑市中發現相關交易。
研究報告寫道,隨著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富庶,食用此類鳥禽的趨勢上升。估計2001年就有一百萬只被獵捕的黃胸鹀在廣東省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繁殖於喜馬拉雅山以北的黃胸鹀會飛到較溫暖的東南亞過冬,途經中國東部地區。國際生態保育聯盟"國際鳥盟"指出,中國人獵捕黃胸鹀已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
該聯盟介紹稱,大量的黃胸鹀會在夜間聚集於冬季棲息地,獵人們可以輕易用網子將其捕捉。黃胸鹀經常築巢於矮樹叢底,其胸腹部為鮮黃色。
發表在《保護生物學》上的報告認為,黃胸鹀的命運可能將與北美旅鴿相同,後者在1914年因為大規模捕殺而絕種。
該篇研究報告的撰寫人為明斯特大學學者坎普(Johannes Kamp)。他在國際鳥盟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指出,作為曾經遍佈大片地區的一種鳥類,黃胸鹀數量減少的規模和速度前所未見,過去曾遭遇相同情況的只有旅鴿。"大量獵捕似乎是造成黃胸鹀減少的原因。"
黃胸鹀因為在繁殖地被大量獵捕,數量急劇下降,自2013年起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國際鳥盟的高級官員Simba Chan表示,為了扭轉此情況,必須更好地教育民眾有關捕食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後果,同時建立更有效的執法通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