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移民激增:德國的機遇和挑戰

2013年1月17日

去年德國人口出現明顯增長。是因為德國人生孩子的熱情突然高漲了嗎?不,主要是因為移民增加造成的。這一發展趨勢給德國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Fußgängerzone Bonn, Weihnachtstrubel, Aufnahme 15.12.2012 Aufnahme: 15.12.2012, Bonn Foto: DW/Helle Jeppesen
Bildergalerie Migranten Weihnachtstrubel in Bonn圖片來源: DW/H. Jeppe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來自許多國家的千千萬萬移民來說,德國是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尤其是東南歐洲的歐盟國家,有大批懷揣著求職夢想的人湧入德國。在過去一年中,進入德國的外來移民人數比從德國移民到國外的人數多出大約30萬。根據聯邦統計署的數據,這樣德國的總人口數就增長到了近8200萬。新移民大多選擇了經濟繁榮的大城市及其周邊區域落戶,比如科隆、法蘭克福或者慕尼黑。在農村地區,人口幾乎沒有增長。

"我們需要一種開放歡迎的文化氛圍"

許多希臘人、西班牙人或者保加利亞人把移民德國視為尋求職業發展的唯一希望。因為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失業率激增,而且短時間內完全看不到好轉的跡象。然而,更令人失望的是,他們來到德國之後,發現這裡並沒有張開雙臂歡迎他們。柏林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的專家科倫內爾特(Steffen Kröhnert)認為,德國需要建立一種歡迎外來移民的文化氛圍:"在過去,德國常常是將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我們需要高素質的移民,也就是說,必須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的學歷和資質能在這裡得到認可,而他們的家人也能夠在這裡陪伴。"除了具體的法律規範之外,這樣的一種歡迎文化還包括,不應該讓外來移民為了辦理某種證明文書,而在某個辦事機構那裡一等就是好幾個鐘頭,不能讓他們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德國從移民潮中受益

當前的移民潮,給德國帶來的主要是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比如工程師、學者、專業技術人員等。德國企業乃至整個社會都能夠從中獲益。不過,科倫內爾特也告誡道,如果僅僅把視線集中在高素質人才身上,也是目光短淺的:"德國不僅僅需要工程師,也需要比如醫療護理人員這樣的非高學歷勞動力。而這些領域的人手短缺,其實對於並不具備高等教育水準的移民來說,也是一個成功融入的好機會。"

醫療行業有不少外來移民從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過去,給外來移民教授德語的課程叫做"難民班"(Aussiedlerkurs),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在國家規定的入籍程序框架下的"融入班"(Integrationskurs)。不過,arenalingua語言學校的海內克(Günter Heinecker)認為,新一代的移民需要更具專業性的語言教程:"比如他們來到德國,找的工作類型可能是工程師、自然科學研究者,也可能是醫生或者護士。很顯然,一個醫生在工作中所需要用到的德語詞匯和一位自然科學研究員或者一位餐飲業工作者所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

在大多數領域,僱主可以自主決定,是否要把自己的外國職員送去參加德語班的學習。但比如在德國的醫療衞生領域,就有法律明文規定,像醫生、護士就必須具備"中高級"德語水準,才能夠從業。海內克表示,除了整體移民數量激增之外,這也是近年來德語班處處"爆滿"的原因之一。

融入社會而不是在"次文化"中隔絕

人口研究專家科倫內爾特認為,來自其他歐盟國家的移民常常有一個突出特點,那就是他們無論如何一定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工作、融入這裡的社會生活。他們一般不會將自己侷限在由老鄉同胞構成的"次級文化圈"裡,從而與整個社會大環境隔絕。

德國也從希臘、西班牙等危機國家招募了不少勞動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就業移民的一個副作用不是很容易被發現,那就是在德國贏得了勞動力的同時,這些移民的原籍國就等於失去了相應的人力資源。這也給社會福利保險體系帶來影響:在高素質人才在德國就業的同時,這裡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從中受益;而相反他們的原籍國就因為這樣的"腦力流失"導致社會保障體系壓力倍增。在一些南歐國家,由於出生率的不斷下滑,本來青壯年人口就缺乏,如果這些年輕人再相繼移民,長期來看肯定會出現問題。雖然眼下,這些人到外面謀生,等於減輕了本國的就業壓力,失業人口也會相應減少,但是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國家就會出現勞動力的缺失,無力支撐經濟的復甦。

對於柏林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的科倫內爾特這樣的專家來說,目前的移民潮對於德國社會來說是一個機遇。不過,一方面德國本國民眾也需要通過配套的政策做好迎接移民潮的準備,以促使他們不帶成見地接納這些社會新成員;另一方面,人們也必須從現在就開始考慮,如果歐洲下次再遭遇經濟危機,情況會有怎樣的改變。科倫內爾特指出,西班牙的例子就給大家敲響了警鐘:"2005年,西班牙經歷過大批接納外來移民的一個階段,這些移民當中很多在西班牙的建築工業找到了謀生的機會--但如今,在危機來襲的時候,他們也是最先丟掉飯碗的。德國其實也面臨這樣的危險,因為在經濟不景氣時期,移民是最容易面臨經濟和社會困境的。"

作者:Martin Koch 編譯:雨涵

責編:萬方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