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Recycling von Seltenen Erden fällt schwer

2011年2月12日

沒有這些原料,高科技是不可想像的,無論是手機,LCD屏幕還是電動汽車都少不了稀土。德國在這方面完全靠進口。"回收王國"德國也想通過回收來獲得這些原料,可是看來很困難。

電子垃圾往哪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電子垃圾為什麼難以回收

在回收利用方面,沒有哪個國家超得過德國,無論是玻璃,紙還是塑料,到處都有各自專用的垃圾箱,公民們也自覺,回收早就成了一個個巨大的商業領域。但在電子垃圾方面,回收的成果就不那麼可觀了。據德國聯邦環境局數據,每年德國產生60萬噸電子垃圾。但這些東西並非都被拆開提取回收其中有用的原料,而是,許多壞電器經過修理改造,出口到了非洲和亞洲國家去。

對人類和環境來說,這都是一種後果嚴重的做法。就像綠黨歐洲議論員比蒂科費爾(Reinhard Buetikofer)抱怨的,"我們在歐洲層面上雖然有一個非常好的電子垃圾條例,可是據估計,50%以上的電子垃圾被非法出口了。"也就是說,未能按步就班地回收利用,電子垃圾裡的原料不斷流失。

稀土不可或缺

這些垃圾的出口不僅導致失去黃金、銅和白金,而且越來越多地失去了稀土。17種金屬被人們稱為稀土,因為它們僅僅作為少量的混合物跟其它金屬混雜在一起。全世界交易的稀土有97%是在中國開采的。釹,鋱,鑭和它們的"兄弟們"具有一些獨特的特性,在高科技產品中是不可替代的。

節能燈,催化淨化器,觸屏,電動汽車,所有這些都不能少了稀土。在最終產品中,稀土經常跟其它原料混合在一起,因此它們的回收是困難的,昂貴的。弗萊堡生態所的許勒(Doris Schueler)說,在稀土由於需求少而被以傾銷價出現在世界市場上的時候,花力氣去回收是不值得的,"用於回收稀土的設備技術是非常昂貴的,而且在技術上還明顯的有很大欠缺。"

時不我待

許勒認為,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者,回收企業,有關當局,尤其是科學家們,必須為回收稀土而聚集在一起,以建立一個歐洲專業中心為目標。當前,歐洲人對稀土還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貴重原料在流通中,"在稀土這個還相當年輕的使用領域裡,許多事情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到解決所有技術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的必要條件,建立起一個成功的回收系統,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時間。經濟界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因為它現在已經面對著一個緊急的供應瓶頸了。

金屬經濟聯合會的克內爾(Martin Kneer)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對稀土回收持懷疑態度,"現實地看,在金屬方面,尤其在稀土方面,根本不可能通過回收大體上滿足需求。沒有機會。"

在克內爾看來,回收只能是一個範圍廣泛的原料戰略大拼圖中的一塊,就像原料使用效率和從歐洲獲得更多的原料這些方面一樣。尤其在至今沒有替代物的稀土方面,經濟界把更大的希望建築在戰略夥伴關係和貿易協定上,以求保障從國外獲得這些原料的途徑。

作者:Sabine Kinkartz 編譯:平心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