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第三次電視對決落幕:歐巴馬佔上風

2012年10月23日

在總統大選前最後一場電視辯論中,歐巴馬頻頻發動攻勢,試圖讓羅姆尼難堪,而羅姆尼則顯得身段柔軟,從容冷靜。雖然措辭不同,但在許多問題上,雙方的核心觀點是一致的。民調顯示,歐巴馬在此次辯論中佔了上風。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ee Mitt Romney laugh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 third presidential debate at Lynn University, Monday, Oct. 22, 2012, in Boca Raton, Fla. (Foto:Pool-Michael Reynolds/AP/dapd)
USA TV-Duell Mitt Romney Barack Obama Boca Raton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外交政策-選戰中迄今的邊緣話題-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電視辯論的主題。雙方都試圖通過國際話題來為內政加分。

"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的美國"

在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Boca Raton)林恩大學舉行的這場辯論中,無論歐巴馬,還是羅姆尼,均強調美國必須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羅姆尼說,美國必須強大,必須發揮領導作用。歐巴馬也說,"美國是唯一不可或缺的國家,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的美國。"他同時強調了自己任期中取得的成就:"美國現在比我任期開始時更強大。"他還表示,在布希時代後,他改善了同許多國家以及盟友的關係,包括同歐洲的關係。

核心之一:中東問題

看誰更具親和力!圖片來源: AP

辯論中,歐巴馬指責羅姆尼缺少外交經驗,也缺乏外交直覺,包括支持前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在選戰中稱俄羅斯是美國地緣政治最大的敵人。歐巴馬提醒其挑戰者說,冷戰已經過去20年了。

羅姆尼則回應道,他不會戴上"粉紅色的眼鏡"來看同莫斯科的關係。他還指責歐巴馬在同阿拉伯世界打交道時領導不力。在多個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分子正在大步挺進。羅姆尼說,我祝賀總統消滅了本‧拉登,但只對恐怖組織基地的領導層窮追猛打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全面的、堅實的"戰略,讓穆斯林國家的人們抵制"激進的暴力極端主義"。

在伊朗問題上,兩位總統候選人都強調不會容忍伊朗進行核武裝。歐巴馬說,只要我是美國總統,伊朗就得不到核武器。他還表示,一旦以色列受到攻擊,他將站在以色列一邊。

羅姆尼則批評說,在歐巴馬任下,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變得糟糕。他還指責歐巴馬對伊朗的政策不成功,比起四年前,伊朗現在離獲得核武器更近了。羅姆尼說,如果成為總統,他將致力於加強對伊朗的制裁。他還希望將伊朗領導層以煽動種族屠殺的罪名送上法庭。

中國:對手還是夥伴?

在談到中國時,歐巴馬表示,如果中國遵守規則,那麼它既是對手,也是國際社會中一個潛在的夥伴。他說,正因為如此,他上任後的態度就是堅持中國應和其它國家一樣遵守同樣的規則。歐巴馬還多次指出美國針對北京採取的貿易行動,並稱,換了羅姆尼,他不會對中國採取類似的行動,因為羅姆尼曾說,歐巴馬政府對中國的行動太激烈了。

羅姆尼則承諾將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比如在反對北京操縱貨幣以及不平等貿易的問題上。他同時指出,中國擁有巨額美國國債將美國置於一個弱勢。但羅姆尼也強調了中美在貿易和市場方面的共同利益。他說,我們可以成為中國的一個夥伴。我們不一定要成為任何形式上的對手,如果他們願意承擔義務,我們也可以與之協作。

都有賢內助圖片來源: AP

在辯論中,兩位候選人都沒有談到歐洲。唯一被提到的歐洲國家是希臘。羅姆尼說,如果歐巴馬總統繼續將現今的經濟政策推行四年,那麼就意味著背負著200兆美元債務的美國將向希臘的方向發展。

羅姆尼和歐巴馬最大的分歧是軍費開支。羅姆尼強調,如果他當選,將不會削減經費。他說,美國海軍規模現在比1917年時還要小,空軍設備陳舊,而美國總統最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護美國人民。

歐巴馬第三輪辯論佔上風

在辯論中,羅姆尼表現冷靜,多次說,"您是對的,總統先生。"歐巴馬则以進攻為主,稱挑戰者代表的是"80年代的外交政策,50年代的社會政策和20年代的經濟政策。"

博卡拉頓(Boca Raton)林恩大學的辯論現場圖片來源: Reuter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項民調顯示,48%的被詢問者認為歐巴馬在這次辯論中佔了上風,只有40%的被調查者認為羅姆尼領先。在10月3日舉行的圍繞經濟和內政的首次電視辯論中,羅姆尼取得明顯勝利,而在上周二的第二次辯論中,歐巴馬则優勢明顯。如今,三輪電視辯論已經結束,鹿死誰手,將在11月6日的選舉中見分曉。

來源:德新社/法新社   編譯:樂然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