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你不是同性戀母豬麼,割了你的蛋"!1939年8月,格凌(Otto Giering)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被強製做了絕育手術後,看守便使用這句話來侮辱嘲諷他。抓進集中營之前,當年22歲的他已經由於同性戀被兩次判刑、強制勞動。
格凌出生於漢堡,曾是一名裁縫學徒,他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現在成為《醫學和犯罪》一書的題材。該書由布蘭登堡紀念碑基金會出版,該基金會負責維護和管理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紀念館以及相關博物館。
格凌深受迫害,卻從未得到賠償
格凌沒有被酷刑擊垮,但卻付出了健康代價。書中寫道,"由於關押在集中營,格凌患有心臟病、胃病,經常頭痛。提交賠償申請時,昔日在集中營的那些恐怖經歷又一次浮現在他的眼前。當賠償申請被駁回時,他失蹤多日,沒有回家。後來,警察找到了精神恍惚、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的格凌"。1976年,離他60周歲生日還差幾個月,格凌靜靜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據估計,像格凌這樣因同性戀被納粹關進集中營的人大約在10000至15000之間。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僅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就關押了大約1000人,比其他集中營多。他們同關押的猶太人、辛提羅姆人一樣,受到看守最嚴酷的虐待。
1942年納粹殺害了200名同性戀
集中營裡同性戀男性在囚服上有著醒目的粉紅色三角標識,他們通常得到最苦最重的活兒,勞動條件也是最差的。柏林附近的集中營Klinkerwerk是薩克森豪森管轄下的集中營,生產軍工產品。1942年,那裡有200名同性戀者慘遭殺害。柏林以北地區,人們查證到超過600個同性戀在集中營的死亡案例。
雖然,納粹期間有數以千計的同性戀遇害案例記錄在案,但很多年過去後,沒有人、沒有活動回憶、紀念他們,至少沒有公開舉辦這類活動。直到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後,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薩克森豪森紀念館為這一群體設立了一塊紀念碑。
戰後的德國,不論西德還是東德,同性戀都是被禁止的犯罪行為,而東德取消這一禁令的時間比西德早很多年。目前,這一受害者群體在薩克森豪森紀念碑基金會裡有自己的代表,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戰後在對受害者平反的過程中,東德以反法西斯為政治綱領,首先把焦點集中在政治犯上;而西德則首先平反保守抵抗人士以及猶太人。幾十年過去,其他受害群體如辛提羅姆人以及同性戀者則沒有得到紀念和關懷,並由此沒有得到任何經濟補償。
1871年出台的舊刑法條款用到1994年
這樣的結果同當時的社會氛圍有很大關係。早在納粹1933年1月上台前,同性戀行為就是違法的。1871年出台的德意志帝國刑法第175條對此做出規定:"男性之間大逆不道的性行為屬於違反道德規範的犯罪"。女性之間違反常規的性行為則會受到警察的"特別關注"。
不過,德意志帝國範圍內,多半女性同性戀沒有被刑法"伺候",但奧地利不是這樣,1938年奧地利並入納粹德國之前,同性戀不論男性女性一律是犯法行為。總體而言,對集中營裡女性同性戀的研究還很少,當年集中營犯人類別裡沒有單獨列出"女性同性戀"這一欄。女同性戀被抓進集中營都是有著其它的名目,如不懂社會規範、流浪者、妓女等等。
1月27日是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1945年的這一天,蘇聯軍隊解放了奧斯維辛納粹死亡集中營。2005年11月,聯合國大會指定1月27日為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紀念日。德國境內有多處紀念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chreiber一座大型雕塑矗立在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前。這座紀念館位於慕尼黑郊外,是當年納粹政權設置的第一個集中營。希特勒上台幾周後,那裡就關押了第一批囚犯。達豪集中營為後來在第三帝國修建的其它集中營樹立起榜樣。雖然當時並不是按照死亡集中營來設計,但在達豪被殺害的政治異見者的數量超過其他任何一個集中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這座位於柏林萬湖(Wannsee)湖畔的瑪裡爾別墅(Villa Marlier)在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展開的大屠殺計劃中起到關鍵作用。1942年1月20日,納粹在在這座別墅裡召開了「萬湖會議」,討論了「最終解決歐洲猶太人的問題」。1992年,這座別墅被改建為「萬湖會議」紀念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這裡是紀念歐洲範圍內600萬名被屠殺猶太人的地方。建築過程耗時兩年,於2005年5月12日正式揭幕。位於柏林議會大樓附近的這片碑林由2711個大小不一的水泥方墩組成。參觀者可以自由穿梭其中。他們的腳下是一座地下紀念展覽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在離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不遠的地方,另一座混凝土材質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33年至1945年間遭到納粹迫害的成千上萬的同性戀者。這座4米高的紀念碑上有一個窗口,從屏幕上人們可以看到循環播放的同性之間親吻的影片。這座紀念碑於2008年5月27日落成。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Markus C. Hurek紐倫堡從1933年到二戰正式爆發前一直是「納粹黨」最大的宣傳集會的舉辦地。一年一度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以及有多達20萬人參加的集會都是在這個佔地11平方公里的會場舉行的。如今一直未完工的大會堂建築已經變成了文獻中心和博物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aniel Karmann位於柏林的本德勒大樓(Bendlerblock)是刺殺希特勒行動的指揮中心。1944年7月20日,馮-施陶芬伯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上校等領導的抵抗運動小組試圖刺殺希特勒,但最終失敗。刺殺行動的部分負責人當天就在這裡被槍決。今天,這裡成為紀念德國抵抗運動的場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位於下薩克森州的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集中營在成為集中營之前,最初是作為戰俘營建立的。生病的戰俘被送到這裡,很多人死於疾病。5萬名死者中,有一個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後來公開的她的日記讓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女孩的名字。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laus Nowottnick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建立於1937年7月,是納粹在德國圖林根州魏瑪附近所建立的集中營,也是德國最大的勞動集中營。從1937年到1945年4月總共有約27萬人曾被關押在這裡。1945年美軍解放該集中營之前,這座集中營裡有64000人遭殺害。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現在是受害者紀念館。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J. Schlueter2012年,德國聯邦議院對面建成了一座公園,紀念被納粹政權殺害的50萬辛提人和羅姆人。在一個水池周圍,羅姆人詩人斯皮內利(Santino Spinelli)用英語、德語和羅姆語寫下了 「奧斯威辛」這首詩。詩中寫道:「憔悴的臉,死寂的眼,冰冷的唇,破碎的心,不再呼吸,沒有言語,沒有眼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世紀90年代,德國藝術家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開啟了一個反思歷史的文化項目。他在猶太人受害者生前居住地門口的路上嵌上這種黃銅磚。上面刻著受害者的名字和死因。超過4.5萬塊「絆腳石」分佈於德國和其他17個歐洲國家。這也構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分散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形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位於慕尼黑布林納街45號的「褐宮」(Braunes Haus)曾是「納粹黨」的全國總部,其名稱來自於納粹黨員制服的顏色。1943年10月及其後的盟軍空襲中,褐宮被炸毀。1947年廢墟被清理留空。2015年,在褐宮原址的位置建成了納粹歷史文獻檔案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ven Hoppe 納粹政權結束後,沿用的德意志帝國刑法第175條在兩個德國都繼續有效,直到1994年才宣佈作廢。2002年,聯邦議院為這些被納粹法官宣判有罪的人平反,但此時,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已與世長辭。
2023年1月27日,德國聯邦議院紀念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屆時,所有納粹統治下的受害者群體都是被懷念的對象,而性少數群體將受到特別關注,90年前開始的前所未有的歧視、壓迫、迫害與謀殺的歷史終於進入人們的視野。德國議院從1996年開始的對納粹受害者的紀念由此迎來了一個新的開端。
參觀納粹集中營 德國年輕人感受如何?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