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納粹統治時期的強制勞工史

2010年7月18日

2000年7月17日,德國聯邦政府與企業界代表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簽署了一項協議,旨在對二戰期間強制勞工受害者進行經濟賠償。當年8月2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相關法律,並成立了賠償基金會"記憶、責任和未來。"

沃爾夫斯堡紀念強制勞工紀念碑圖片來源: Klaus Gottschick

戰爭時期的奴隸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那時,德國出現了勞動力奇缺的棘手難題。數百萬士兵奔赴歐洲各個戰場,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空缺的工作崗位。所以直到戰爭結束,共有800萬至1200萬男男女女在德意志帝國被迫充當強制勞工。

尤其在東歐國家,招募勞役的手段異常殘忍。一些年齡段的人全部被招募,甚至全然不顧這些男女的家庭情況,這些人被強制流放德國。根據納粹的意識形態,斯拉夫民族是歐洲種族等級制度中最低等的"下等人"。納粹指派他們為德意志帝國充當強制勞工。1941年11月,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Hermann Göring)這樣描述俄羅斯強制勞工的前景說:

"德國的技術工人都參加軍備生產。使用鏟子和鑿石工種不屬於他們的任務,這是俄羅斯人幹的活兒。對強制勞工來說,服裝、住宿等條件比在他們家鄉要好一些,他們中的某些人甚至住在地洞裡。懲罰手段從限制飲食到在必要情況下被處死等無所不有。"

「雅利安人」受「優待」

西方國家的強制勞工,比如來自荷蘭、比利時、法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勞役的處境要好一些。在納粹劃分的種族等級中,他們被視為"雅利安"人,與德國人更為接近。所以這些人的生活條件要好一些。

1943年2月,戰時勞工全權總代表弗裡茨‧紹克爾(Fritz Sauckel)就十分露骨地試圖說服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工人從事勞動。

"我在此講話的最主要目的是,明確告訴大家,我們德國人需要武器,軍事裝備和軍用物資,而法國工人則需要工作和麵包。"

1946年,邵克爾被德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被處決。

「不能忘記他們的命運」

當年,沒有強制勞工的貢獻,德國經濟就會徹底崩潰。1944年,四分之一的德國工作崗位被所謂的"外族人"佔據,他們中的許多人被關入了納粹集中營。僅布痕瓦爾德就曾設有136座類似的營地。此外,還建有3萬個所謂的"外國工人營地",被關在那裡的男男女女的生活條件異常惡劣。

他們的生活環境完全與外界隔離,他們的工種涉及各個工業領域。飲食條件異常糟糕,工作時間長,另外他們還頻繁受到刁難和虐待,有些人甚至被虐待致死。

如今,德國許多墓地上的紀念碑使人們回憶起,在1939年至1945年間,共有數千強制勞工在德國喪生。當2000年4月14日,相關賠償法草案被遞交聯邦議院一讀時,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曾表示:

"建立賠償基金會並非要徹底關閉歷史篇章-恰恰相反。向強制勞工受害者表示正義的人道姿態早該作出,其中也包括向他們保證,永遠不會讓人們忘記他們的命運。"

作者:Matthias von Hellfeld/編譯:祝紅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