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增長目標與GDP的追逐游戲

2012年10月18日

根據最新統計,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4%。這是三年半以來,GDP首次沒有達到年度增長目標。把經濟增長視為社會穩定保障的中國領導層,是否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The Marine Myth, which carries 1,600 tourists for Taiwan, is seen at the International Passenger Transport Center of Shanghai Port, in Shanghai, China, Saturday, March 14, 2009. Chinas first tourist liner, Marine Myth, set sail from Shanghai to Taiwan on Saturday (March 14, 2009), carrying 1,600 tourists. The tourists will visit Taipei Forbidden City, Riyuetan Lake and other famous sights. A total of 4,105 groups have visited the island since it was opened to mainland tourists last July, involving an average of 447 daily arrivals, the Cross-straits Tourism Exchange Association said Sunday (March 15, 2009). +++(c) dpa - Repor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增速回落,創下3年半來的新低,也低於政府年初設定的全年增長7.5%目標。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今年1到9月中國GDP增長了7.7%,因此對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信心。據路透社報導,此次公佈的第三季度工業生產、零售和投資等指數稍強於預期,或許預示經濟回落已經觸底。

經濟增長目標有多大意義?

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是全球關注的新聞,因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勢頭直接影響到許多工業國家的景氣。而在中國國內,GDP還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指標。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認為,設定經濟增長的目標"既有意義,又沒有意義"。他指出,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增長要達到一定的速度是必要的。因為第一階段的發展主要依靠資本的積累、政府的投資等等,通過達到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速度,以便實現經濟起飛。「但中國目前已在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型,第二階段就不一定要依靠政府的投資,可能只須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的投資等"。

內需無法彌補出口損失圖片來源: ddp images

因此這種情況下一味強調GDP增長速度,是一種片面的做法。況且對中國官方公佈的GDP統計數據,一些專業人士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其中有水分。胡星斗甚至認為:"從很多數據看,中國的經濟很可能已經硬著陸了。或者說很多指標都是負增長,比如說增值稅、企業利潤,還有一些大宗商品的進口,都是負增長。所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增到底是多少,恐怕還很難說。即使是經理人採購指數,國內外的評估可能很不一樣。"

漢堡東亞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舒勒(Margot Schueller)博士也對德國之聲表示,從目前數據看,今年以來中國的進出口都有明顯下降,目前看來靠拉動內需還無法彌補外貿萎縮帶來的損失。

GDP=就業=穩定?

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政府一直將GDP增長的目標定在至少8%。理由是只有達到這個速度,才能保障就業市場吸納足夠的勞動力,以維持社會穩定。胡星斗指出,經濟增長速度過低,可能導致更多人失業,但中國的GDP增幅對提高就業的作用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大,因為中國GDP中的很多成分是不能提供就業的,比如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經濟增長與就業有關,與社會穩定有關,但它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我們看到中國近10年來經濟快速增長,但實際上社會不穩定的趨勢反而越來越嚴重。"

增長夠快就能提供就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平均到達10%左右。2011年的增速為9.2%。今年第三季度增長7.4%,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GDP增幅首次低於年度增長目標。就在最新經濟數據公佈前一天,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速趨於穩定,並將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經濟學者胡星斗對德國之聲表示:"過去我們把經濟增長看作是政府合法性的來源。認為只要經濟增長,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執政者就會得到人們的擁護。但現在來看,一個政府的合法性不應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而是主要取決於人民的授權,人民是否選擇了你。有時經濟發展了,但老百姓對很多社會現象並不滿意,比如腐敗、兩極分化。"他認為一個社會是否穩定,除了與經濟增長有關,還與官民之間的矛盾、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國家的法制狀況、制度的狀況有密切的關係。

"症結在政治"

下個月,中共將舉行舉世矚目的18大,開始最高領導層權力交接的進程。面對國內社會矛盾有增無減,經濟增速放緩的勢態,胡星斗認為,習近平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面臨迫在眉睫的挑戰:

經濟學者胡星斗圖片來源: Hu Xingdou

"經濟發展的挑戰的背後實際上是政治改革的挑戰。因為中國經濟問題的症結其實在政治。目前的特權壟斷經濟、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的模式、還有貪污腐敗、貧富差距擴大等種種問題,根源都在於政治,在於政府權力過多介入市場,以及某些人享有種種特權,直接影響到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胡星斗認為,新一代領導的當務之急是深化經濟改革,而且"要通過政治改革來解決經濟改革所面臨的種種阻力,比如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

作者:葉宣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