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學家提出警告: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加

2003年2月5日

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不應成正比關係。德國願與中國合作,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工業排出的廢氣帶來的溫室效應導致了地球氣候的急劇變化圖片來源: AP

經濟學家們警告說,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二氧化碳在中國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星期二,德國萊茵-威斯特法倫經濟研究所在埃森談到中國能源消耗量的增長時說,破壞環境的「定時炸彈正在中國滴答作響」。硬煤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從氣候保護的角度來看,使用這種煤炭特別成問題。

2000年,中國排放了30億噸二氧化碳。萊茵-威斯特法倫經濟研究所預計,到2020年,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將達到55億噸。從1980年至2002年,中國一期能源的消耗量翻了一番。專家們認為,中國準備徵收的環保稅看起來幾乎不會促成氣候的改善。按照萊茵-威斯特法倫經濟研究所的模擬計算,到2020年為止,中國徵收環保稅、使煤炭價格提高2.5%的計劃只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4%。

萊茵-威斯特法倫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們認為,通過推動風能、太陽能和水電等新型能源的使用,可以額外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預計中國經濟界不可能為此自行付出投資。在這個問題上,有一條出路:按照京都氣候議定書的規定,工業國可以通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有關項目來履行自己的氣候保護義務。

萊茵-威斯特法倫經濟研究所強調指出,重要的是提高中國對國際合作進行氣候保護的興趣。在兩國政府間和工業界之間的現有技術合作框架下,德國可以向中國進一步宣講國際氣候保護政策機制。

去年九月,中國在約翰尼斯堡國際高峰會上宣佈,中國將批准京都氣候保護議定書,中國將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低薪水國家自願加入這項議定書。當時,中國總理朱熔基把京都議定書稱為世界各國共同與氣候變化作鬥爭的「有效框架文件」。

2001年,德國聯邦環境部長特裡廷在一次答記者問時說,在能源效益方面,美國可以向中國學到更多的東西,而不是相反。過去幾年中,中國的經濟一共增長了35%,而同期廢氣的排除量還減少了17%。環保組織「德國觀察」稱,中國九十年代末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減少是因為中國政府減少了對能源領域的補貼。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