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後果才是環境政策轉變的動力

2014年6月16日

中國現已成為繼歐盟之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場。《南德意志報》看到,自大城市霧霾對經濟發展構成威脅以來,中國更加重視環保。此外,中國藝術家在柏林的一個名為"八種可能路徑"的展覽也引起該報關注。

China Umweltverschmitzung 09.12.2013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一般來說,人們走出房間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而在北京,人們的願望卻相反:一家國際建築公司剛剛建議在北京的公園裡搭一個人工帳篷,裡面裝上那裡稀罕的東西:新鮮空氣。"

《南德意志報》本周一發表的"東方是綠色的"一文以這樣一個新點子開了頭。文章接著介紹了長期幫助環境受害者打官司的北京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他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環保英雄。在德國弗萊堡參觀游覽時,他介紹了自己家鄉的變化:"去年因觸犯環保法規被判刑的人是之前十年的總和。"談到北京時,他說,霧霾很重,以至於植物的光合作用都難以完成。地裡的番茄需要兩個月才能成熟,而不是20天。文章接著寫道:

"王(燦發)經手的訴訟就有點像這些番茄。它們不斷受到官僚主義和裙帶關係之霧霾的威脅,黨的幹部常常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左右判決結果。'不過,我們讓人們意識到要走法律之路',王(燦發)說,這些案例會在網頁或者社交網路上公開。

"他的工作現在越來越多地受到最上層的庇護。'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法制狀況有所好轉',王樂觀地說。10年前,幾乎沒有人談論環境罪惡。"

霧都北京圖片來源: STR/AFP/Getty Images

在歷數一些加強環保,控制燃煤量的積極變化後,文章尤其談到中國的一項舉措:引進自己的排放交易。"在6個城市或者省份-北京、廣東、湖北、深圳、上海和天津-企業必須為排放二氧化碳付費。即便只有零星的試點項目,但中國也因此成為繼歐盟之後第二大排放交易市場,每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價格超過了歐盟的水準。"

此外,北京還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2013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量相當於十幾個核反應堆的發電量。此外,能源企業也在試驗碳的捕集和封存技術(CCS)。

文章接著指出:"這些環境政策的轉變幾乎不是出於對世界氣候的擔憂,而是因為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讓中國經濟的成功陷入癱瘓。癱瘓一詞真的不假:霧霾太重,飛機不能起飛,新的高速公路因為視線太差而變得空空蕩蕩。環保人士警告說,如果不針對地球變暖採取措施,稻米和小麥可能會大幅減產。"

文章還提到,美國駐北京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365個受詢問的公司中有一半表示,對空氣污染的擔憂讓他們的管理人員離開中國或者根本不去中國。4年前,還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公司表示,環境污染成為聘用人的障礙

"位於柏林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約斯特‧ 維貝克(Jost Wübbeke)說,'尤其是霧霾造成很大的經濟影響',中國因此有強烈興趣減少煤炭消費。但維貝克並不認為煤炭業的興旺已經結束。他說,'(煤炭)消費增長慢了,但要到2020年才會達到峰值。'環保衛士王燦發指出,中國並不缺少保護氣候和環境的法律,'問題更在於,只有很少的法規真正得到貫徹。'"

觸及棘手話題的唯一途徑

《南德意志報》上周六(6月14日)的另一篇文章關注了柏林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Die 8 der Wege"("8種可能路徑")。在介紹了中國藝術家對到西方參展的態度出現變化後,文章將筆墨集中到何翔宇的參展作品上:

圖片來源: DW

"穿著制服、真人大小的艾未未雕像臉朝地躺在地上,作品題為'馬拉之死',映射雅克-路易‧大衛的油畫作品中死去的法國革命家馬拉-一個在政治上有爭議的人物。對於艾未未在這裡是被作為捍衛自由的殉道者加以美化還是作為接近政府的藝術家予以鞭撻,何翔宇不願作答。這種老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現在讓德國觀眾感到不舒服。許多人希望藝術家在這個展覽中更堅決地表達對個人自由的支持。不過,更具啟發意義的是,把這種模棱兩可作為觸及棘手話題的唯一途徑。該以多強硬,多明確態度來面對中國的現實政治,而又不用擔心嚴重後果-這個問題,也許正是這個展覽的主題。"

文章接著以何翔宇的另一部作品-120噸可樂在18個月裡被煮成幾噸黑色劇毒物為例寫道,這幅作品揭示了全球消費社會的自我摧殘性,另一方面,創作這一作品的過程又讓藝術家得以展出通常不能和公眾見面的反映中國工人現狀的照片。人們看到,廉價工人們在瀕臨倒塌的破爛的廠房裡,用濕毛巾纏在臉上來防止吸入有毒的蒸汽。

編譯:樂然

責編:李京慧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