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指標走弱 中國降關稅促投資

羅法(發自台北)
2018年10月1日

中國經濟走弱,政府一方面降低關稅鼓勵投資,同時控制新聞風向防範負面渲染。

China Qingdao - Containerhaf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H. Jiajun

(德國之聲中文網) 9月30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2018年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

同日,財新網公佈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0,比8月低0.6個百分點。

財新網報導,中國9月的製造業產出增長速度為2017年10月以來最弱,又遇上需求疲軟: 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加速下挫,為2016年2月以來最低。

製造業PMI指數的計算方法乃是每月對採購經理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再對生產、新訂單、雇員、供應商配送與庫存五項類指標加權計算。

該指數反映了答題者的主觀預期,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

指數以50%為榮枯分水線: PMI高於50%時,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經濟收縮。

中國物流採購聯合會引述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經濟下行苗頭不會形成趨勢性態勢,並且建議「要抓緊落實好相關政策安排,積極擴大內需,盡快化解短期下行壓力。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

「自主」降稅

北京將自11月1日起,針對1585個稅目降低最惠國稅率,平均稅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約26%。涵蓋了人民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眾多工業品等商品。

9月30日,財政部發布問答,解釋這次降稅為「自主降稅」,乃是為滿足「中國自身實現高品質發展需要」。

「主要針對生產所需的機電設備、零件和原材料等工業品降稅,更多是通過降低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國內企業的供給能力和水準,間接改善國產品的性價比,最終惠及百姓。」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重要性雖已逐漸降低,卻仍然支持著中國境內數以萬計的優渥職位。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商品都是朝向美國出口,包括智慧型手機、工業機械以及醫療器械等。

經濟變差了嗎? 經濟轉好了嗎? 政府開始解決了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Ri Xi

防範媒體渲染

《紐約時報》報導,9月29日,中國政府為了避免經濟恐慌擴大,首先對媒體報導下達指令,針對六種選題進行管控,包括: 

1. 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經濟面臨較為明顯的下行壓力

2.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成隱患

3. 中美經貿摩擦影響逐漸顯現

4.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

5. 停滯性通貨膨脹預期升溫

6. 借社會熱點事件渲染民眾生活艱難

中國政府對於新聞媒體進行嚴格管控,乃至於選題、報導方向、用詞力度已經不是新聞。

李克強七月時見證與歐盟簽署海洋合作宣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

習、李穩定民企

九月初,金融界人士吳小平發表了題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在網路上引發了「國進民退」的討論。現在網上已經找不到這篇文章的原文,然而討論聲浪仍未止息,官方媒體紛紛出現辟謠文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在各個場合表示立場。

9月28日他在浙江台州主持座談會,強調「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9月30日會見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得獎者、在慶祝國慶招待會上致辭,都秉持相同論調: 表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動搖,力度會越來越大」。

習近平則早在27日在東北遼寧考察時,就已經做出類似表態: 「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也毫不動搖地支持、保護、扶持民營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有益於、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