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綠色和平組織周三(5月2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該組織從土壤樣本中檢測到有害化學物質和鉛等重金屬殘留物。這些有害物質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起心血管疾病,並對兒童的發育具有抑制作用。
德國綠色和平組織的化學專家桑滕(Manfred Santen)說,垃圾填埋場附近河岸,池塘和運河的水樣也顯示含有有害物質,有可能會進入食物鏈,給居民的健康帶來很大風險。因此,"迫切需要"盡快清潔土壤和水源。
報告還稱,僅在2019年,就有超過13萬噸的德國塑料廢料運抵馬來西亞進行回收。但是他們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垃圾被存儲在不受管制的區域或者被焚燒。
綠色和平組織駐來西亞代表恆凱春(Heng Kiah Chun)說,馬來西亞不能再繼續做世界的垃圾場。像德國這樣的國家應該對自己的垃圾負責,而不是將其"驅逐出境"。恆凱春說,德國是繼美國、日本和英國之後的第四大垃圾出口國。
化學專家桑滕說,塑料垃圾這一全球性問題只能通過大幅度減少一次性塑料的消耗來解決。 他強調指出:"除了用於醫療目的之外,我們不需要一次性的塑料包裝。"因此,制定可持續性使用塑料的方案以及建立名副其實的有效的回收系統迫在眉睫。"
從空氣污染減少到在城裡遊走的野生動物:新型冠狀病毒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明顯的、不只是正面的影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I. Aditya世界「停擺」之際,絕大部分工業活動的突然中止大幅降低了空氣污染。衛星圖片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甚至明顯回落。有害氣體主要由機動車和工廠排放出來,是許多城市空氣品質惡劣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I. Aditya二氧化碳污染也因COVID-19新冠肺炎危機而降低。經濟活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回落,——就像2008/09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最後出現的那一次一樣。據英國環境保護網站「碳簡報」(Carbon Brief)提供的數據,僅在中國,因實施出行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約25%。不過,這一變化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onstruction Photography/plus49在我們人類自我限制的同時,一些動物種類則利用了由此出現的活動空間。公路交通減少也意味著從冬眠中醒來的刺蝟一類小動物被汽車壓死的數量會減少。此刻,野鴨們或其它種類的動物會納悶兒,人都去了哪兒啦。因公園裡缺少了通常會有的麵包屑,它們不得不自己去別的地方找吃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 Bernhardt自然保護人士希望,新冠病毒的爆發有助於遏止全球野生動物交易。該交易被認為要對一系列動物種類瀕臨滅絕的狀態負責。新冠肺炎COVID-19的起源或許是武漢的一個「海鮮批發市場」,在那裡,也買賣鮮活動物,是合法或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中轉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Lalit義大利實施「禁足令」後,顯示威尼斯運河水晶般清澈的圖片傳向了全世界:河水碧藍,不再是通常的那種混沌狀。由於郵輪目前不能出航,大洋上,噪聲減少,鯨魚等海洋動物受到的壓力降低,可以更安逸地游弋。
圖片來源: Reuterts/M. Silvestri然而,並不只有好消息。瘟疫大流行帶來的一大副作用是,一次性塑料製品——從一次性手套等醫用品到塑料包裝——數量猛增。此時此刻,人們更青睞包裝食品。即使是提供外帶服務的咖啡店也不再接受顧客的多次性杯子,以阻止病毒傳播。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P.Pleul自新冠病毒危機成為頭號標題以來,氣候危機被擠到了一邊。而這並不能使它的危機性有所減輕。儘管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延至2021年舉行,專家們警告不能延緩作出有關氣候保護的重要決定。雖然自瘟疫大流行以來溫室氣體排放回落,但它很可能不會產生長期影響。
圖片來源: DW/C. Bleiker 李京慧/樂然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