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洩密文件,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10月21日稱,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和日本等国试图对即將發布的聯合國氣候報告進行修改。該報告概述了遏制全球變暖的諸種措施。
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團隊Unearthed獲得的洩密文件包括各國政府和其他有關機構對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撰寫的報告草案提出的意見。該報告將於明年發布。
據Unearthed報導,儘管各國政府提交給IPCC的大部分意見都是為了改進報告,但幾個主要的煤炭、石油、牛肉和動物飼料生產國卻要求進行修改報告內容以符合其經濟利益。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6)即將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很多人認為,這次會議至關重要,將會決定人類造成的全球變暖是否會對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這些國家想要修改什麼?
在Unearthed讀到的一個意見中,澳洲的一位高級官員對報告中被科學家認為是無可爭議的結論提出質疑,即逐漸淘汰燃煤發電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步驟。澳洲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來自煤炭出口。
Unearthed說,作為主要的牛肉和動物飼料生產國,巴西和阿根廷游說IPCC團隊,要求他們刪除關於飲食以植物為主、減少肉類和乳製品消費有利於氣候的說法。
通貝裡批領導人只會blah blah blah
洩密文件顯示,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澳洲、日本和石油输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都認為,碳獲取和儲存可用於防止工業場所的溫室氣體排放,不應該從源頭上停止二氧化碳的生產。這種說法與研究結果相悖。研究表明,以前採用的阻止二氧化碳的方法並不成功。
歐佩克特別反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根據洩密文件,該組織希望報告作者刪除"需要作出更多努力,積極淘汰用作能源的所有化石燃料,而不是僅僅進行燃料轉換"等句子。
氣候科學家怎麼說?
絕大多數氣候科學家認為,如果想要世界不遭受全球變暖的災難性影響,就必須迅速淘汰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影響在過去幾年中已經變得愈加明顯。
IPCC在今年早些時候透露的《決策者摘要》草案中說,要想將升溫限制在1.5-2攝氏度,"涉及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規模投資於低碳能源,轉向建設低碳能源設施、提高能源效率和節約能源的努力"。
即將在11月初召開的蘇格蘭聯合國氣候大會,將圍繞全球升溫2攝氏度的上限目標展開爭論。一些更激進的組織要求,升溫幅度應當控制在1.5度以內。但是科學家發現,和工業革命前相比,如今的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1.2攝氏度。
圖片來源: Christoph Hardt/Future Image/imago images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確立了全球升溫幅度「必須顯著低於2攝氏度」之目標,並且應當努力實現更有雄心的「1.5攝氏度目標」。在許多環保組織看來,2攝氏度目標並不足夠。一些島國甚至視之為生死攸關的議題。馬爾達夫總統在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就說,1.5度和2度之間的差異,對於馬爾地夫而言「意味著死刑」。
圖片來源: DW/R. Richter氣候變化背景下,面臨淹沒風險的不僅僅是沿海地區。就在今年夏天,中國河南、德國西部山區都遭遇了數百年不遇的極端強降水,引起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世界銀行估計,假如不採取堅決措施遏制氣候變化,到2050年,將有2億多人被迫背井離鄉逃離災害,經濟損失更是數以兆计。
圖片來源: Ferdinand Merzbach/AFP/Getty Images今年夏天,不論是北美西海岸,還是日本、西班牙、巴基斯坦,北半球的許多地區都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由於氣候變化,今後的高溫熱浪將更加頻繁:假如升溫1.5攝氏度,全球14%的人口將每五年遭受一次極端高溫天氣;如果升溫2攝氏度,這一人口比例將突破1/3,全球每年因高溫天氣而額外死亡的人數將增加到490萬人。
圖片來源: Andrea Coma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極端高溫天氣還顯著增加了森林大火的風險。就在今年,澳洲、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美國西部、義大利、希臘等地都遭受了嚴重的森林火災。
圖片來源: Lydia Veropoulou/ANE/Eurokinissi/picture alliance 氣候變化會顯著改變一些地區的降水模式、季節分佈,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影響。在德國,2018年夏天的異常幹旱天氣就造成了大範圍的農作物欠收。聯合國今年8月更是警告,馬達加斯加的大片耕地已經連續四年幾乎沒有任何降雨,該國將有可能成為首個遭遇「氣候變化飢荒」的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Franke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年9月表示,人類已經走在「災難性的道路上」,現在「要麼拯救世界,要麼陷入地獄般的未來」。根據氣候學家的估算,即便當前世界各國做出的減排承諾都能得到兌現,全球平均氣溫也會在本世紀內上升到比工業革命前高2.7攝氏度的水準,這意味著部分地區的人類生存環境將急劇惡化。11月初在蘇格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各國將就進一步加強氣候保護展開拉鋸談判。
圖片來源: Loey Felipe/UN Photo/Xinhua/picture alliance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