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維吾爾青年用行動消除偏見

2014年8月30日

隨著新疆內外暴力事件的頻頻發生,維族人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偏見。而一些維族青年正試圖用自己的行動促使改變。

China Xinjiang Uiguren Bärte Kopftücher Verbot
喀什的維族集市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雄心勃勃,不關心政治-每次和漢人客戶做生意,自詡"維吾爾好人"的Abdulhabir Muhammad一開始都不公開自己引以自豪的維吾爾人身份。

"等每件事情都辦妥後,我會告訴他們:'嘿,我是維吾爾人,我是新疆來的'",他說,儘管對方的驚訝能讓他強烈感受到背後的偏見。

一段時間來,新疆內外暴力活動在升級。中國政府譴責這些暴力活動是分離主義"暴恐分子"所為。上周末,涉及北京天安門廣場暴力恐怖案、阿克蘇地區搶奪槍枝、襲警案、喀什地區非法制爆案等5起案件的8人被執行了死刑

而24歲、在一家教育咨詢公司擔任執行經理、每周五去清真寺作禮拜的Abdulhabir Muhammad身上卻濃縮了當局所喜歡的對新疆未來的設想。

他說,"我很高興能在北京工作,向許多人展示維吾爾人是偉大的民族,我們能做大事。"

Abdulhabir Muhammad的父親原來是一個靠種麥子為生的貧窮的農民,現在已經發展到在當地擁有自己的連鎖超市。Abdulhabir Muhammad自己15歲進了北京一所高中學習漢語和英語,之後在紐約賓漢姆頓大學取得會計學學位,之後又念了企業管理的MBA。

如今,他經營一家幫助中國人出國留學的公司,有約20個雇員,其中15名漢人,生意夥伴是一位滿族婦女。

上鏡、充滿自信-Abdulhabir和其它一些年輕商人一起被作為維族人的積極典範成為國家媒體報導的對象。

"要知道,媒體報導我是因為我是一個維族好人",他說,,"我也希望其它維族人也認為我是個維族好人。"

陷入恐慌

澳洲格裡菲斯亞洲學院(Griffith Asia Insititute)的新疆問題權威邁克爾‧克拉克(Michael Clarke)說,長期以來,該地區"大部分"的維族人願意接受北京的管制,政府也為該地區的發展投入資源。但現在,這一"大多數"正面臨消融的危險,這不僅是因為"武裝的極端分子,而更多因為一系列國家政策帶來的持續壓力。"

7月31日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寺伊瑪目遇刺,軍隊趕往現場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人權組織和分析家譴責中國政府對維吾爾人在文化和宗教上進行壓迫,比如不鼓勵婦女戴面紗或男人留大胡須,並且限制在伊斯蘭神聖的齋月中齋戒,導致發生騷亂。

7月底,新疆莎車縣發生的暴力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

7月30日,中國最大的清真寺、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寺的官方指定的伊瑪目遇刺身亡。這周,被控凶手之一的一名19歲的維族人在中央電視台承認襲擊這位伊瑪目是認為其"歪曲宗教"。該事件發生後,流亡海外的世維會發言人迪裡夏提(Dilxat Raxit)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當地親中勢力陷入恐慌。"

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 Id Kah Mosque)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在這場暴力循環中,中國官方媒體周日宣佈對犯"恐怖襲擊罪"的8人執行死刑,其中包括涉及2013年10月北京天安門廣場暴力恐怖案的三人。

沒有保障

Abdulhabir說,維族人應該把他們的精力放在教育方面,避開政治。

他說,"我憎恨政治。我的家庭為什麼發展得好,因為我們遠離政治。"

但是,良好的教育並非維族人在中國成功的保障,即便那些受到認可的人最後的結局也可能是遇到麻煩。

熱比婭‧卡迪爾(Rebiya Kadeer),一位曾經的知名女商人,跟當局"交惡",現在流亡海外並領導著世維會。伊裡哈木(Ilham Tohti),大學教授,因批評政府的新疆政策被指控犯有分裂主義罪,最高可判死刑。

牛津大學中國政治問題教師雷澤‧哈斯馬特(Reza Hasmath)說,維族人很難得到大家都想要的工作,因為他們難以進入漢人的社會圈子,兩個民族互不信任。

他說:"我們看到,在新疆,所有地位高,薪酬高的工作崗位,都是漢人主導。而少數民族,尤其是維族,干的主要是地位低,薪酬低的工作,即便他們教育水準相當。"

雷澤‧哈斯馬特在北京的一次演講中說,就業市場的這些障礙加劇了緊張關係,這樣一來,一些人就在自己的民族傳統中尋找安慰。

"那些在就業市場上碰釘子的少數民族回到了自己的宗教中,併發現了自己的文化",他說。

在Abdulhabir的辦公室牆上掛著兩頂色彩鮮豔的維吾爾族花帽,周圍是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學院的三角旗和徽章。Abdulhabir說,在文化和宗教問題上關係雖然緊張,但是,暴力以及刺殺伊瑪目並非正確的回答。

他說:"我希望人們能夠變得更加開明,用和平的辦法解決問題。"

來源:法新社 編譯:樂然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