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Handysd Selbstmorde China Fair Trade

2010年6月12日

公平貿易(Fair Trade)運動已進入了食品與紡織業領域。如今,相關活動人士正努力喚醒人們對於手機等個人電子設備領域的關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Sven Simon

隨著蘋果公司推出第四代iPhone手機,維權活動人士本周在柏林、台灣和香港走上街頭,抗議當今許多電子產品生產廠商的工作條件。

他們尤其呼籲人們不要忘記中國深圳富士康工廠10餘名員工自殺的悲劇。擁有80餘萬名員工的富士康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商。他們製造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以及其它網路科技產品,如mp3播放器等。他們的客戶還包括諾基亞,戴爾和任天堂(Nintendo)等。批評人士指出,員工自殺事件與工廠極端艱苦的工作條件相關。


呼籲手機製造業遵守公平貿易原則
歐盟消費者權益組織makeITfair發起了一場寄明信片的活動,呼籲人們向他們的手機供應商寄名信片,要求這些供應商向消費者提供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綠色產品。

makeITfair組織駐德國協調員施珀爾(Irene Schipper)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手機品牌的生產過程符合公平貿易的原則。

該組織高級顧問海登萊西女士(Cornelia Heydenreich)則表示,不僅在勞工領域,從最初的材料與資源獲取環節就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圖片來源: AP

海登萊西女士向德國之聲表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從最初的金屬礦產開采階段,就存在侵犯人權的現象。"

生產手機所需的鉭金屬引發爭議

多年以來,手機生產中使用的某些金屬、尤其是鉭(Coltan),引發了激烈的爭論。觀察家指出,在民主剛果共和國,走私鈳鉭鐵礦是該國武裝犯罪團伙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鈳鉭鐵礦貿易也加劇了民主剛果持續不斷的暴力衝突,鈳鉭鐵礦的開采過程中還形成了一個童工市場。而且,過度採礦導致土地侵蝕,水源污染,食物鏈受到破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消費者權益組織的海登萊西說,電子設備的生產程序非常複雜。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的零配件大部分是在亞洲生產,其中,50%的手機是中國製造。她說:"那裡存在很多侵犯勞工權益的做法。工人不得不長時間工作。此外,在IT行業,多種化學品的使用也對工人的健康造成了損害。"

一些企業忽視勞工標準

與此同時,工人的勞動強度很高,如果不能完成生產指標,還會被剋扣薪水。接受中國勞工觀察組織調查的絕大多數工人都抱怨他們的工作負擔非常沉重。

"在許多地方,工人們沒有良好運作的工會,沒有一個為他們爭取權利的組織",海登萊西說,"所以即便那裡有完善的勞工法,也只停留在紙面上,而無法落實到實際中。"

員工自殺事件案引起公眾的強烈反響後,富士康公司同意提高薪水。該公司表示,相信加薪後能減少工人不得不加班以提高收入的壓力。該公司向《金融時報》表示,將會把由此增加的成本盡可能多地轉移到客戶端。

但海登萊西指出,工人的薪水只是一部智慧型手機總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錢花在市場營銷和產品研發上。

消費者是否應承擔責任

iPhone第四代手機推出之際,富士康公司接連發生員工自殺事件,令蘋果公司倍感尷尬。不過,這一系列悲劇事件也使長期被忽視的問題曝光。

迄今為止,手機服務營運商如德國電信子公司T-Mobile以及沃達豐,在面對有關電子設備應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呼籲時,往往表示消費者並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要求。

圖片來源: AP

makeITfair組織的施珀爾表示,正因如此,才發起了呼籲人們給其手機營運商寄明信片的公平貿易主題活動。


公眾的公平貿易意識有待增強

英國《獨立報》今年年初援引一份調查報告表示,消費者對於公平貿易以及電子消費品生產中存在的社會道德問題缺乏瞭解。這份報告還發現,科技領域的企業通常被塑造成最具社會道德感的商業形象。

海登萊西認為,針對手機製造商和服務商的公眾運動會產生效果。她舉例說,以前對於相關企業獲取和回收金屬元素發起的抗議,就收到了成效。

此外,消費者也應反思購買IT產品的習慣。海登萊西說:"消費者可以想一想,是否真的每年或每兩年就需要更換一個新手機--這是目前的平均水準。延長手機的使用時間有助於保護資源。"

海登萊西還表示,人們應當注意廢舊手機的回收,這樣就可以對其中的金屬元素進行再利用。

這場以公平貿易為主題的運動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還有待觀察。不過,消費者權益組織相信,這場運動會促使消費者更為關心,他們所使用的產品究竟是由誰在怎樣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而隨著手機及智慧型手機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一個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公眾形象將有利於手機製造商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作者: Jennifer Abramsohn/苗子
責編: 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