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網上購物"天堂"會取代實體店嗎?

Insa Wrede
2018年11月11日

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購物,這尤其給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公司帶來豐厚利潤。現在的問題是:未來一切購物都將在網上進行,還是繼續在現實世界中開展貿易?

Singapore Amazon-Lager
亞馬遜貨艙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E. Su

(德國之聲中文網)大多數人都有過一次網上輕鬆購物的體驗。如果能夠送貨上門,何苦還要自己將購物袋拎回家?如果網上的價格一目瞭然,為什麼還要一家挨一家的逛商店比較價格呢?如果足不出戶,按一下滑鼠就購買了所需,又何樂而不為呢?這種情況也適合德國。

在網上搜索所需物品者,超過四分之三的人會立即下單。這些常在網上購物的人總共有大約5000萬。購買的物品從衣服、傢俱、二手貨,門票到渡假住宿。但根據聯邦統計局最近公佈的統計數字,電子產品和食品在網上銷售的業績不佳。

這種趨勢何時會逆轉現在還無法預見。電子商務的規模還在擴大,即便增長速度已經放緩。根據德國貿易協會公佈的數據,去年德國網購營業額達到近490億歐元。預計今年將再增長10%。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網路空間的紅火生意中獲得豐厚利潤。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都是三大巨頭主導著電子商務。它們是美國兩大巨頭亞馬遜和eBay以及中國交易平台阿裡巴巴。其中亞馬遜顯然略勝一籌。

電商巨頭亞馬遜

在德國網路巨頭亞馬遜也遙遙領先:它既是零售商也是讓其他人可以提供產品的交易平台。根據咨詢公司普華永道201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十分之九的德國人在亞馬遜訂購。同樣,亞馬遜已經滲透到日本,美國和英國的市場。在世界其他地區,該集團並不是完全成功:從全球平均水準來看,亞馬遜用戶的份額佔56%。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貿易問題專家托馬斯暪匪梗═homas Harms)表示:"大型線上服務提供商正在穩步擴大其市場力量,並且以不惜損害實體零售貿易的手段來確保自己獲得越來越大的蛋糕。" 從利潤豐厚的聖誕節生意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哈姆斯預計,實體生意的營業額今年將有所下降。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每五個德國人中就有一人喜歡在網上購買聖誕禮物。 而在一年前,德國的電子商務用戶數量只是目前的一半。

線上生意興隆

雖然網上貿易持續增長,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在現實世界中實體零售生意的消亡。根據普華永道的統計,近60%的德國人每周至少會在實體零售店中掏一次錢包。實體店購物的人數甚至多於3年前,當時只有46%的人進入實體商店購物。

在其他歐洲國家,傳統的零售貿易相比之下則較少顧客盈門。按照歐洲的平均水準計算,其它歐洲國家在實體商店購物的人只佔43%。這是2018年全球消費者調查得出的結果。為此普華永道咨詢公司訪問了27個國家的2萬2000多名消費者。

當然,許多固定的經銷商已經為自己發現了網上發展空間,並在開始在網上銷售其商品。此外,製造商也將自己推向網路。根據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德國有四分之一的傳統經銷商擁有網店。大約15%的經銷商通過亞馬遜或Ebay等網上市場銷售商品。同時開展網上售貨的實體零售店的數量比單一網上零售商增長更快。

然而這種變化現在也出現逆轉:一些網上供貨商也冒險進入現實世界。亞馬遜現在也開始辦實體零售店。在美國已經出現首批亞馬遜實體零售商店。

電商與實體購物世界相結合

普華永道咨詢公司認為,未來電商肯定會與實體店融合。但是仍會有生意進入現實世界。普華永道認為,因為購物體驗決定著你買還是不買。

2025年人們將可以通過各種技術可能性獲得這種體驗,例如通過增強現實(AR)應用程式或购物机器人。將來個人輔助系統和可穿戴設備將直接與經銷商的系統進行聯絡。作為購物助手,將來智慧型手機在购物時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其重要性還會增加。

網上銷售對環境不利

網上購物舒適方便,但也帶來一些問題。例如由此產生的包裝箱垃圾越來越多。根據聯邦包裹和快遞物流協會的數據,去年一年僅在德國就發出了33.5億個快遞件和包裹,其中一半是網上購物的郵遞件。如果每個包裹都通過送貨車單獨運送到家門口,對於環境而言那將是一場災難。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同樣需要新技術。例如,使用電動汽車送貨上門,尤其是改善運輸路線。在物流領域新技術也可以找到出路。亞馬遜便正在試驗使用無人機進行包裹遞送。在中國已經使用一個小型的送貨機器人為顧客送食品。但是這裡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問題。在人們知道亞馬遜銷毀大規模退貨後,退貨處理成為關注焦點。僅在德國,每年都會有上億的退貨包裹返回亞馬遜,Zalando和Co.等大型電商。不容忽略的是包裝造成的大量垃圾。紙張,紙板,鋁箔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這些都是用來保護客戶購買的商品途中不會有任何損壞。因此說網上購物熱潮也附帶著一些不利因素。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