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緬甸取消新聞審查

2012年8月20日

本周一,緬甸當局宣佈取消近半個世紀來的媒體審查制度。多年來飽受審查之苦的緬甸記者深受鼓舞。但也有分析認為,當局此舉更多地只是象徵意義。

Myanmar man and Buddhist monk read a newspaper in Yangon, Myanmar Sunday, April 22, 2012. (Foto:Sakchai Lalit/AP/dapd)
Myanmar Burma Birma Zeitung Zeitungsleser Mönch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1964年起,緬甸就實行媒體審查制度。不論是報刊文章,還是樂曲的歌詞,甚至是童話故事,在正式出版前,都必須要先通過當局嚴厲的新聞出版審查。這儼然成為了軍人當政時代的一個標誌。

而今天,2012年8月20日,緬甸當局宣佈終止已經持續了48年的媒體審查。對於受壓抑多年的緬甸記者而言,這是值得銘記的一天。仰光的一名雜誌編輯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這是吳登盛總統治下,這個國家又一項令人鼓舞的進步。

事實上,早在去年,緬甸當局就已經開始放寬對出版物的審查。而從今天起,即便是政治性或者宗教題材的期刊,也無需在發行前先讓審查官過目。緬甸新聞出版稽查與註册局副局長丁瑞(Tint Swe)強調,今後,任何出版物都無需事先送審。而這個為審查制度而生的機構,當局也許諾即將撤銷。

不過,據緬甸訊息部一名官員透露,影視作品的審查仍將繼續保留,電視記者及製片人在觸及敏感題材時,仍需事先徵求當局的指導意見。

改革維艱,自由不易

自從去年吳登盛擔任總統以來,緬甸已經推行了一系列轉型與改革舉措。數百名政治犯被釋放,常年遭到軟禁的翁山蘇姬也補選成為國會議員。

許多在軍政府時代坐穿牢底的記者,近年來也陸續獲釋。緬甸發行量最大的周刊、擁有150萬讀者的《七日新聞》執行主編迎迎奈(Nyein Nyein Naing)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多年來提心吊膽的日子終於結束了。但她同時也說,如果在刊物出版後,當局認為其中有顛覆政權的內容,雜誌社依然會惹上麻煩。

仰光街頭的書報攤圖片來源: dapd

多年流亡英國的緬甸紀錄片製片人杉達昂(San Tharaung)也認為,緬甸當局的這項舉措更多的只是象徵意義。他擔心,政府此舉只是為了應付國際壓力。但他依舊對未來充滿期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記者將獲得更多的自由,不僅僅是印刷媒體,還將包括廣播電視等其他媒體。大家都會有更多的創作自由。但在之前,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杉達昂對德國之聲表示,他今年已經回過兩次緬甸,發現緬甸人已經能夠更加自由地談論政治。他也希望,將來他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回國拍攝作品。

儘管如今,眾多緬甸的私營媒體已經可以大篇幅地報導翁山蘇姬,但是當局看來仍需花費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這個開放的時代。就在數周前,兩名記者還因未獲審批提前發布文章,而遭當局短暫拘押,導致數十名記者同行上街抗議;礦業部最近則對一家周刊提起訴訟,此前該周刊報導稱,審計總署發現礦業部涉嫌欺詐並挪用資金。

為瞭解決這些糾紛與爭執,緬甸政府本月初宣佈,組建一個"核心出版委員會",其成員將包括一名前最高法院法官,數名記者及退休學者。該委員會將重點研究媒體倫理,並力爭化解相關的糾紛。

中國倍受壓力?

軍政府時代,緬甸的最主要盟友就是北方鄰居中國。如今,緬甸大踏步推行改革措施,是否也會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中國推行政改?中國獨立媒體人、旅居香港的北風認為,中國當局並不會受到此類壓力:

"如果中國能夠從國際環境的變化中有所觸動的話,那20年前的蘇東劇變,去年的北非之春,從這些事情當中中國已經能有足夠的壓力和危機感去改變現狀。但是,事實上,我們很難看到有這方面的轉變。所以我也不認為,緬甸的民主化能對中國造成任何程度的衝擊,頂多就是民間說一說罷了。"

報導:文山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