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緬甸政變後:中國看戲 西方焦急

葉宣(綜合報導)
2021年2月2日

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後,國際社會一片震驚和憂慮,普遍對緬甸軍方發出譴責。中國則祭出一貫的不干涉內政立場。或許北京會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Myanmar Yangon Soldaten Rathaus von Yangon
圖片來源: Stringer/REUTERS

緬甸軍方政變 民眾搶購物資

01:4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中國媒體也相當關注。但新華社等官媒始終避免使用「政變」的字眼,而是沿用緬甸軍方的說法,稱之為「對現政府進行大規模改組」。

與西方國家領導人一致譴責緬甸軍方的做法不同,北京致力表現出置身事外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呼籲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在中國官媒看來,緬甸正在發生的不是民主改革力量與保守的軍事獨裁勢力的較量。《環球時報》引述的專家指,此次事件是「緬甸軍方與民選政府潛在的結構性矛盾浮出水面的一個標誌」。

該報還對緬甸嘗試民主改革和普選制度提出質疑。《環球時報》2月1日的社評寫道:緬甸的事變讓人看到,「政治改革單獨做火車頭,它帶來的表層繁榮很可能是脆弱的,緬甸的困境不僅在於政治改革未能提供解決深層次問題所需的足夠推力,也沒有提供該國避免在政治上反復折騰的保險閥。」

另一位被採訪的專家還擔心,「此事或成為美國重新介入緬甸的一個抓手」。

翁山蘇姬的支持者在曼谷抗議軍方政變圖片來源: Sakchai Lalit/AP/picture alliance

依然是老朋友

緬甸是中國「一帶一路」沿線的一個關鍵國家,該國的原材料資源和戰略位置對中國都十分重要。在軍人獨裁時期,緬甸軍政府一直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翁山蘇姬領導的民主聯盟當政以來,在某些領域同中國的聯繫有所疏遠。

但2017年緬甸若開邦衝突再起,羅興亞穆斯林遭遇殺戮和驅逐,西方國家對這場危機感到震驚並逐步放棄了對緬甸民選政府的支持。但中國卻沒有因此卻步。當緬甸在國際上受到孤立之際,2020年初習近平訪問緬甸,雙方簽署一系列大規模基礎設施合作協議,中緬關係再度升溫。

雖然中國始終強調反對干涉他國內政的立場,但此次政變發生後,還是有不信任和批評的目光還是落到北京頭上。德國執政的聯盟黨在聯邦議院的外交政策發言人哈特 (Jürgen Hardt) 1日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今年1月,中國外長出訪緬甸,並會見了緬甸軍方代表,中國有可能鼓勵了緬甸軍方接管該國權力,並呼籲歐盟調查這場政變。

習近平2020年1月訪問緬甸會晤翁山蘇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Shine Oo

重回中國懷抱?

即便不對這場政變的幕後,北京是否扮演了某種角色提出質疑,西方輿論和政界對中國在緬甸民主進程前景的影響充滿疑慮。

前任聯合國駐緬甸特使李亮喜(Yanghee Lee)接受德國之聲訪問,在談到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反應時表示,緬甸在聯合國安理會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而這兩個國家不願看到一個民主的緬甸,因此會阻止安理會做出不利於緬甸的決議,比如派遣觀察團到該國或實施制裁。

英國《泰晤士報》2日載文指出,西方應該考慮對受緬甸軍方控制的大企業實施制裁。 「緬甸軍方將領們相信中國會保護他們」,因此「應該促使北京對其鄰國施加壓力。軍人統治的繼續只能表明,緬甸忙於應付內部的戰爭。邊境存在這樣的不穩定,肯定不符合北京的利益。」

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Yasuhide Nakayama)2日對路透社表示,民主國家若對緬甸局勢做出不當反應,切斷與該國軍方的溝通渠道,反而會促使緬甸重回中國的懷抱。

日本也是緬甸的一大發展援助出資國,長期與緬甸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中山認為,如果日本停止與緬甸官方的夥伴關係項目,結果可能是讓中國在緬甸贏得更多影響力,對地區的安全造成風險隱患。「如果我們止步,緬甸軍方與中國的關係會進一步加強,而與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在內的自由民主國家的距離則會拉大。」

 

©️ 2020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