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緬甸政府「以美抑中」

2011年11月30日

緬甸政府數月前開啟了改革進程。現在,似乎美國正在對此進行褒獎。歐巴馬派遣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訪問這個南亞國家。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參加APEC峰會期間圖片來源: dpad

周三(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訪問緬甸。人權組織"英國緬甸聲援"的馬克‧法馬內爾(Mark Farmaner)認為,這次訪問是"(緬甸政府的)合法性和國際社會接受度的一個標誌"。儘管如此,美國依然清楚表明,不會在取消經濟制裁的同時停止政治制裁。一名美國政府發言人表示,要結束政治制裁,緬甸政府必須進行更多的改革。

美國的權力索求

美國希望通過克林頓訪緬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德國科學政治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格爾哈特‧威爾(Gerhard Will)認為,"克林頓此行尤其針對中國",目的是向中國顯示,美國現在與一個迄今為止中國擁有主導力的國家積極往來。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夏威夷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透露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外交雄心。他不但宣佈在澳洲派驻海軍陸戰隊,還積極推動在21個亞太國家地區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而中國目前並未名列其中。

現在緬甸正在等待著希拉蕊‧克林頓的來訪。人權人士法馬內爾表示,"這一事件符合美國的戰略,也就是將重點放在亞洲,包圍中國"。

緬甸贏得"活動空間"

通過接近美國,緬甸成功地在中國和印度之外,將另一個世界政治強國也拉攏到了自己的影響範圍中。法馬內爾分析道,多年來,緬甸都在中國和印度之間"閃展騰挪,左右逢源",現在美國也加入到了這場"游戲"之中。

中國和印度尤其注重緬甸重要的戰略位置以及包括林木、天然氣、石油以及寶石在內的豐富資源。

傳統而言,中國是緬甸最為重要的戰略夥伴。不過現在緬甸政府強調本國的利益所在,最近緬方停止了伊洛瓦底江上一項極具爭議的巨型大壩建設工程就是一個例證。觀察家報導稱,目前工地上已經進駐了超過3萬名中國工人。但緬甸總統吳登盛在未與中方商量的情況下,單方面作出了停工的決定。對此中國外交部僅僅表示,"應由雙方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而《環球時報》則報導稱,緬甸政府的決定造成中方巨大損失。此外,在報導希拉蕊‧克林頓的緬甸之行時,該報指出中國不反對緬甸改善與西方關係,但不會接受本國利益因此受到侵犯。

印度也在緬甸積極行動,已經宣佈將向內比都政府提供超過5億美元的貸款,並與緬甸進行武器貿易。德裡政府多年來都希望能夠在緬甸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分一杯羹"。

11月29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左)會見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

過去,緬甸政府有一個慣常做法,就是每當派遣一名高層政府官員訪問中國之後,就會派一名級別相當的官員訪問印度。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訪問緬甸之前三天,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訪問了中國,並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新華社報導稱,中緬之間的軍事合作是這次會晤的中心議題。

美國企業要求取消對緬制裁

美國加入緬甸外交爭奪戰已經讓內比都政府嘗到了甜頭,法馬內爾表示:"一些美國公司已經開始推動院外游說,要求減輕對於緬甸的經濟制裁,以求能夠獲得緬甸的自然資源。"

不過,關於吳登盛總統的改革誠意人們意見不一。分析家格爾哈特‧威爾認為,"吳登盛將自己的政治前途與緬甸政治改革綁在了一起"。問題是,吳登盛是否能夠抵抗來自內部的反對力量。緬甸問題專家法馬內爾也提醒人們保持謹慎態度,"吳登盛作為一個民主和人權的使者的可信度並不高"。必須通過實際行動來衡量緬甸政府的改革意願,而非口頭言辭。

支持翁山蘇姬的緬甸民眾圖片來源: dapd

事實上,緬甸國內的人權狀況依然糟糕。侵犯人權的現象在過去一年有增無減。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組織一致認為,緬甸政府軍與克欽、欽族、撣族等少數族群之間的軍事衝突存在繼續激化的危險。目前緬甸政府還未就如何解決這些衝突提出方案。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石濤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