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na EU Unternehmen

2012年5月29日

中國依舊被看作是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數以千計的外國企業在這裡"安營紮寨",這些企業特別是德國企業受益匪淺。不過,據中國歐盟商會公佈的最新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在華歐盟企業考慮撤離中國。

圖片來源: Fotolia/philipus

來自德國黑森州的威圖電子機械技術公司"定居"上海已經有相當多的年頭了,到現在甚至可以說,這家企業多多少少已經變成了中國本地企業。這家生產箱體系統的供應商僱有1200名中國員工。當記者向該公司客戶經理卡塞利茨(Karl Christoph Caselitz)提出"威圖電子機械技術公司1996年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的決定正確不正確"的問題時,卡塞利茨對這個問題的提出感到驚訝。"如果當年我們沒有做出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定,那我們公司肯定缺少現在的這種未來前景,說不準完全沒前途可言。少了中國市場,現在已經無需再談什麼全球化業務了。"

5000家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德國企業大都持這種看法。儘管世界經濟最近出現降溫的勢態,但是談經濟增長就少不了中國。中國歐盟商會在對550家歐盟在華企業進行調查之後做出的報告也同樣得出類似的結論。參與這項調查的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的雷啟迪(Alain Le Couédic)說:"整個市場氣氛是強勁的積極的,例如企業對市場銷售的期待,中國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企業的盈利前景,還有計劃投資和人力資源擴張等等方面,都是相當積極的。"

大部分在華開展業務的歐盟企業處境都不錯。其中超過一半的企業在華的業務額佔這些企業全球業務的10%以上。

但儘管如此,正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大衛(Davide Cucino)所表述的,22%的受訪企業考慮撤離中國,改選其它國家進行投資,"這一數據是一個警示性的訊號"。

造成這麼多企業考慮撤出中國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來自中國本地競爭者的壓力越來越大是原因之一。另外在中國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每年中國人力成本價格上漲達到20%左右。很多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深深感受到人力成本增長帶來的壓力。

除此之外,中國市場"內外有別"的做法也是導致企業考慮對中國說"再見"的原因之一。中國國有企業在競爭中享受相當的優勢,特別是在金融、石油、電信等產業,外資企業事實上完全被擋在大門外。

在這些行業領域,外資企業必須和中國當地的企業建立合資經營。很多受訪企業表示,投資過程中要面對中國繁瑣複雜的行政壁壘和強迫外資企業轉讓專門技術的規定和做法。每兩家受訪企業中就有一家表示,由於中國行政官僚設置的障礙,一些本有希望實現的業務都落了空。另外中國法律在對外資企業使用時要更為嚴格。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副主席榮彼得(Piter de Jong)說,這些屬於歧視性的做法。"中小型企業抱怨中國對環境保護方面法律法規的使用和執行不公平。外國企業顯然比中國本地企業受到更頻繁的檢查。這種對待方式不公平。相對於歐洲的企業,中國的企業總是佔有優勢。"

榮彼得提出歐洲應該以一個整體的身份向北京方面提出自己的訴求。只有"團結起來"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歐盟商會要求中國開放內部市場,行政部門應該公平對待本地和外來的企業。否則,歐洲的投資有可能從中國流失。

儘管歐盟的企業對中國市場有著如此這般的不滿和抱怨,但是出現歐盟企業大規模"逃離"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基本上也不存在,因為超過70%的企業依賴於中國市場,越南和孟加拉的整體條件還沒有趕上中國。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想繞開中國是不現實的。但如果誰只是想盡可能節約成本地實現大規模生產,那麼他們在中國的業務會越來越艱難,而這也正是北京政府想要達到的目標。

作者:ARD 編譯:洪沙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