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羅累萊的傳說

2013年9月14日

男人們對她一見傾心,她卻給男人們帶來毀滅。這就是詩歌中的羅累萊。圍繞羅累萊有許多傳說,她是一位傳奇的美女、一個害人的女巫,也是一塊吸引遊客的磁鐵。

Statue der Loreley des italienischen Bildhauers Mariano Pinton aus dem Jahre 1979, Sankt Goarshausen, Mittelrheintal, Weltkulturerbe der UNESCO, Rheinland-Pfalz, Deutschland, Europa
雕塑家Mariano Pinton 1979創作的羅累萊像,位於Sankt Goarshaus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

(德國之聲中文網)阿斯曼斯豪森(Assmannshausen)的河濱大道上,船碼頭一個接一個。這個萊茵河畔的小地方只有約1000位居民。一位聲音洪亮、戴著墨鏡的女士正站在一個船碼頭招攬遊客。"想坐遊船去羅累萊嗎?",她向路過的遊客們詢問道。在她對面已經有幾位先生女士等著上船.他們坐在棧橋的長椅上,望著一艘遊船靠近碼頭。

遊船順流而下駛向羅累萊(Loreley),準確地說,是那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山崖。遊客們手裡拿著冰淇淋和飲料,在陽光明媚的甲板上愜意地欣賞風景。他們有的來自荷蘭,有的來自美國,有的來自以色列或巴西,也有的來自德國各地。雖然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羅累萊的傳說,但能夠講出這個故事的人並不多。

羅累萊山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每年都有大約2000萬人來萊茵河中游地區一日遊。2002年,從科布連茲(Koblenz)到呂德斯海姆(Rüdesheim)這一段的萊茵河谷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132米高的片岩山崖羅累萊。萊茵河上駛向它的遊船一隻接一隻。

風,吹亂了甲板上遊客們的頭髮。遊客們有說有笑,拍下一幅幅照片。古老的城堡、木架房屋,長滿葡萄的綠色山坡不急不緩地從眼前一一掠過。不到一個半小時便到達目的地:萊茵河在這裡轉了最後一個彎,羅累萊近在眼前:懸崖絕壁,高高聳立,與近旁的其他岩石並無大的區別-如果不是因為圍繞它有那麼多傳說、神話和詩篇。這些傳說和詩歌早就飄揚過海,到達大西洋彼岸。

動人傳說與浪漫主義藝術的結合:Carl Philipp Christian Koehler 的水彩畫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kg-images

船長們有今天的職業要感謝弗朗茲‧布倫塔諾(Clemens Brentano)。這位浪漫主義時期的詩人於1801年寫下了這個憂傷的故事。在懸崖附近的小鎮巴哈拉赫(Bacharach)有一個女巫,她擁有一個魔法:所有的男人都會被她的美貌傾倒。一位主教讓人把她送進修道院。半路上,她想見愛人最後一面,於是縱身跳下懸崖。

這個故事現在鮮有人知。讓羅累萊成為文學史上一顆明珠的是海因裡希‧海涅在約20年之後創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後來被譜曲近300次。最著名的是西爾歇爾(Friedrich Silcher) 的譜寫的歌曲。海涅筆下的羅累萊不再是女巫,而更像一位水妖,就像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Sirens),用歌聲給船伕帶來傾覆滅頂之災。

尼可‧格拉多維奇(Nico Gradowitsch)船長還從來沒有聽到過羅累萊的歌聲,雖然他開遊船駛過羅累萊山崖已經5年了。他今年31歲,可以說血管裡流淌著萊茵河水。從20世紀初,他的家族就擁有一家渡船公司。

萊茵河中游河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中萊茵河谷行船需要很高的駕駛技術。在萊茵河狹窄的彎流上,他必須小心翼翼地注意相對而來的船隻。據說,羅累萊山崖下的河水深約25米,是萊茵河最深的地方。

布倫塔諾的詩歌裡開篇便寫道:"愛情無可救藥。"但這位帶來不幸的女巫卻給格拉多維奇家族帶來福音。她的故事讓他們的遊船總是坐得滿滿當當。正因為如此,格拉多維奇坐在駕駛室裡時,盡可以不時望一望羅累萊山崖。而漂亮的金發美女卻只是作為遊客來到中萊茵河谷。

作者:Laura Döing  譯者:樂然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