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23日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之演講時,引用了半個世紀前推動美中接觸的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話:「除非中國改變,否則世界不會安全。」
蓬佩奧認為,尼克森總統當時做出與中國接觸的決策固然是正確的,但是「與中國接觸近50年後,美國人現在取得了什麼成果?」 他認為,現狀就是中國沒有按照當年構想,在與西方接觸的過程中演變為自由民主社會。「自由國家重振了中國失敗的經濟,而北京卻反咬餵食給他的國際之手。」
美國國務卿的此番言論,被認為是推動美中加速脫鉤的又一舉措。就在本周,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幾天後,中國也出台對等措施要求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
除了當前的領事館之爭,中美兩國還在南海、貿易、華為、技術掠奪、香港、新疆等諸多議題上存在爭執。在蓬佩奧周四發表演講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Bobert O'Brien)、聯邦調查局局長雷(Christopher Wray)、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也都在近期發表講話,強調來自中國的全方面威脅。
政治學者:存在「熱戰」風險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華裔政治學者楊大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川普麾下官員近期一系列講話表明,美國已經將中國視作全方面的、全球性的競爭對手,「這其實也是川普2018年開始從貿易方面向中國施壓的原因。」 楊大利還認為,美中雙方現在走向對立,並不單純是美國的因素。「中國國力增強,影響力越來越大。中方提出的這些政策和高調的姿態與美方是否能夠融洽?如果不能,那就肯定有矛盾。」
紐約城市大學的華裔政治學教授夏明則對德國之聲表示,美中兩國之前都有一系列戰略誤判,「但是今後,如果中國不做出體制上的改變,世界將無法再與之共存;西方無法再假裝『房間裡的大象』不存在」。
在周四的演講中,蓬佩奧也提到「我們必須以更具創造性而且更為強勢的方式引導中國做出改變,因為北京的所作所為威脅著我們的人民與我們的繁榮」。並且強調「不能像對待其他國家一樣,把中國當作一個正常的國家」,「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中國,共產中國肯定會改變我們。」
政治學者夏明指出,只要中國體制不接受普世價值、不在此基礎上實現多元化,接下來的歷史進程「要麼是中國倒退回所謂的『內循環』式孤立、付出一定的代價,要麼就是國際社會和中國發生最後的『熱戰』。」
目前,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都互相指責對方"親中" 寄希望於大選?
一些中國學者則認為,非但「熱戰」不會發生,「新冷戰」之風險也有望在今後幾個月大大縮小。中國國際關係學院的政治學者儲殷對美聯社表示,美國政界近期的對華政策轉向是因為「當初推動接觸中國的那些人,對中國經濟增長加強了中共執政合法性、沒能造成民主轉型之現實感到失望。」 儲殷認為,鑑於當前中美關係的結構性問題還受到了美國內政問題的一些干擾,因此「中國不會太把蓬佩奧的演講當回事」,這「不過是跛腳鴨最後的叫喚」。他暗示說,中國需要和「一個配得上大國地位的美國政治家對話」,「在動蕩的年代需要耐心」。
中國人民大學的美國事務專家時殷弘也對路透社表示,中方已經意識到川普在美國國內的執政基礎被削弱,「因此(與他對話的)價值已經降低。」
但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中國政治專家曾銳生(Steven Tsang)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指出,目前,中美關係正在面臨結構性的轉變,這一趨勢即便川普连任失敗也依然很可能會延續。「對華強硬如今已經烙入了美國的體制之中。」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國官員也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當局已經不抱白宮易主就能讓中美關係回到「昔日好時光」之幻想,不過「中美關係不可能比現在更糟糕」。
曾任美國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拉塞爾(Daniel Russel)也認同這一觀點,指出雖然中方不會指望拜登(Joe Biden)勝選就能扭轉大的趨勢,但至少可以和一個新的執政團隊展開對話。
拉塞爾並非拜登競選團隊的成員,但是路透社指出,其態度對拜登團隊的外交策略有著相當的影響力。目前,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都互相指責對方"親中"。
香港、新疆、南海;新冠、間諜、華為......中美兩國糾纏已久的問題都集中在7月一次爆發,譴責與制裁你來我往,混戰中究竟誰贏了面子,誰輸了裡子?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中國外交部周五 (7月24日) 中午針對美國要求北京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一事作出回應,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與運行許可,並要求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與活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Chai Hin 7月21日,美國下令中國在72小時內關閉休斯敦總領事館,指該領事館涉嫌協助商業性的間諜行動、竊取科學研究成果。中國稱這是美國單方面決定,威脅報復。總領事館人員在院子裡用明火焚燒文件,消防人員趕到現場但未被允許進入。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D. J. Phillip 美國遊說各國封殺華為。英國7月14日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現有華為產品2027年前全面拆除。這意味由英美澳紐加組成的「五眼聯盟」中,僅剩加拿大未宣佈禁用華為。不屬「五眼聯盟」的法國也在22日宣佈不續購華為設備,間接在2028年前讓華為退出該國5G市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T. Ireland 蓬佩奧一連兩天訪英,先後與英國首相約翰遜和外相拉布會面,討論包括香港國安法丶新疆人權及5G通訊網路等問題,盛贊英方對華強硬的措施,並呼籲「整個世界」共同對抗中國。圖中,蓬佩奧與約翰遜會晤時保持社交距離。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Mckay 美國司法部7月21日起訴兩名中國公民,指他們意圖竊取新冠疫苗研發機密。這兩名被告分別為34與33歲,涉嫌竊取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商業機密、智慧財產權與其他有價值的商業資訊。美方批評中國已成窩藏駭客的天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Zhang Yuwei 7月20日,美國稱11家中國公司涉嫌侵犯新疆人權,將之列入黑名單。這些公司未經美國政府批准,不能從美國公司購買零件。名單包括紡織業、發飾業、訊息科技與基因分析公司。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O. Kose 美國7月15日宣佈,因華為「為那些在全世界侵犯人權的政權提供物資支持」,對華為員工的簽證實施限制,蓬佩奧說華為要為違反人權負責。華為則稱該公司是一個「私人的、由員工擁有的企業」,獨立於政府運作,對於簽證禁令感到「非常失望」、「非常不公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 Berzane 《港區國安法》7月1日實施後,美國隨即懲罰中國對香港的 「壓迫行動」,川普7月14日簽署《香港自治法》,制裁涉港中國官員與銀行,同時簽署行政命令終止香港在美國法律下的特殊地位,影響香港的經濟待遇以及進口美國敏感技術的資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K. Tsuji 美國政府7月9日以涉及「重大人權侵犯」為由,制裁政治局委員、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等4名涉疆中國政府官員,是美國有史以來制裁過最高階的中國官員。他們被凍結資產及禁止入境美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因應美國制裁,中方在7月13日「對等」制裁4名美國政治人物,包括聯邦參議員克魯茲、盧比奧、眾議員史密斯、美國際宗教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以及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中方沒有透露上述人士使用中國金融系統或取得中國簽證將受到何種阻礙。
圖片來源: DW 7月1日至5日,中國在西沙群島軍演,恰與美國7月4日國慶日起的航母演習重疊。7月17日,中國在西沙群島部署了至少8架戰機,美方同一時間增派兩架B-1B轟炸機到關島。同日,美國尼米茲號(USS Nimitz)和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也在一個月內第二次造訪該海域,也是2014年以來美軍首次在南海舉行雙航母軍演。圖為雷根號航空母艦。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