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中全面脫鉤的時代已經到來?

文山 | 王凡
2020年7月24日

中國領事館被要求關閉;美國官方公開稱中國「不是正常國家」;國務卿蓬佩奧呼籲全球一起反抗中國,否則「共產中國就會改變我們」……美國是否正在加速推進早已啟動的美中「脫鉤」進程?一場新的冷戰是否能靠白宮易主來避免?

蓬佩奧7月23日下午發表一場中國政策的演說
蓬佩奧7月23日下午發表一場中國政策的演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R. Chiu

(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23日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之演講時,引用了半個世紀前推動美中接觸的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話:「除非中國改變,否則世界不會安全。」

蓬佩奧認為,尼克森總統當時做出與中國接觸的決策固然是正確的,但是「與中國接觸近50年後,美國人現在取得了什麼成果?」 他認為,現狀就是中國沒有按照當年構想,在與西方接觸的過程中演變為自由民主社會。「自由國家重振了中國失敗的經濟,而北京卻反咬餵食給他的國際之手。」

美國國務卿的此番言論,被認為是推動美中加速脫鉤的又一舉措。就在本周,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幾天後,中國也出台對等措施要求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

除了當前的領事館之爭,中美兩國還在南海、貿易、華為、技術掠奪、香港、新疆等諸多議題上存在爭執。在蓬佩奧周四發表演講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Bobert O'Brien)、聯邦調查局局長雷(Christopher Wray)、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也都在近期發表講話,強調來自中國的全方面威脅。

政治學者:存在「熱戰」風險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華裔政治學者楊大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川普麾下官員近期一系列講話表明,美國已經將中國視作全方面的、全球性的競爭對手,「這其實也是川普2018年開始從貿易方面向中國施壓的原因。」 楊大利還認為,美中雙方現在走向對立,並不單純是美國的因素。「中國國力增強,影響力越來越大。中方提出的這些政策和高調的姿態與美方是否能夠融洽?如果不能,那就肯定有矛盾。」

紐約城市大學的華裔政治學教授夏明則對德國之聲表示,美中兩國之前都有一系列戰略誤判,「但是今後,如果中國不做出體制上的改變,世界將無法再與之共存;西方無法再假裝『房間裡的大象』不存在」。

在周四的演講中,蓬佩奧也提到「我們必須以更具創造性而且更為強勢的方式引導中國做出改變,因為北京的所作所為威脅著我們的人民與我們的繁榮」。並且強調「不能像對待其他國家一樣,把中國當作一個正常的國家」,「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中國,共產中國肯定會改變我們。」

政治學者夏明指出,只要中國體制不接受普世價值、不在此基礎上實現多元化,接下來的歷史進程「要麼是中國倒退回所謂的『內循環』式孤立、付出一定的代價,要麼就是國際社會和中國發生最後的『熱戰』。」

目前,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都互相指責對方"親中"

寄希望於大選?

一些中國學者則認為,非但「熱戰」不會發生,「新冷戰」之風險也有望在今後幾個月大大縮小。中國國際關係學院的政治學者儲殷對美聯社表示,美國政界近期的對華政策轉向是因為「當初推動接觸中國的那些人,對中國經濟增長加強了中共執政合法性、沒能造成民主轉型之現實感到失望。」 儲殷認為,鑑於當前中美關係的結構性問題還受到了美國內政問題的一些干擾,因此「中國不會太把蓬佩奧的演講當回事」,這「不過是跛腳鴨最後的叫喚」。他暗示說,中國需要和「一個配得上大國地位的美國政治家對話」,「在動蕩的年代需要耐心」。

中國人民大學的美國事務專家時殷弘也對路透社表示,中方已經意識到川普在美國國內的執政基礎被削弱,「因此(與他對話的)價值已經降低。」

但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中國政治專家曾銳生(Steven Tsang)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指出,目前,中美關係正在面臨結構性的轉變,這一趨勢即便川普连任失敗也依然很可能會延續。「對華強硬如今已經烙入了美國的體制之中。」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國官員也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當局已經不抱白宮易主就能讓中美關係回到「昔日好時光」之幻想,不過「中美關係不可能比現在更糟糕」。

曾任美國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拉塞爾(Daniel Russel)也認同這一觀點,指出雖然中方不會指望拜登(Joe Biden)勝選就能扭轉大的趨勢,但至少可以和一個新的執政團隊展開對話。

拉塞爾並非拜登競選團隊的成員,但是路透社指出,其態度對拜登團隊的外交策略有著相當的影響力。目前,川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都互相指責對方"親中"。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