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美關係究竟是何時跌入谷底的?德國執政黨基民盟籍聯邦議員、德國政府跨大西洋關係協調員拜爾(Beyer)認為,谷底毫無疑問出現在2018年8月,川普总統當時將歐洲稱為"敵人"。拜爾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川普的這種言論明顯越界,"誰都不應該這麼說,美國總統更不應該。"
拜爾認為,川普当時的言論,暴露了他對歐洲、德國、以及梅克爾總理的真實想法。此外,美國在從德國撤軍等諸多重大議題上,也不再與歐洲盟友事先商量。"我們原本已經習慣了事事都先行溝通。可是撤軍的事情,我們德國是從《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獲知的。"
同樣疏遠的還有川普总統和梅克爾總理的個人關係。房地產大亨出身的川普几乎口無遮攔,物理學家出身的梅克爾謹言慎行。在政治立場上,兩人更是南轅北轍:不論是氣候保護、還是全球貿易、難民政策、疫情管控,川普与梅克爾之間都有著巨大的分歧。
因此,大多數德國政界人士今年都期盼川普输掉大選。
德國普通民眾也有著相似的態度。根據民調機構Civey的調研,只有13%的德國人希望川普连任,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者。
表面受損?傷及根基?
曾經在雷根、老布希、克林頓執掌白宮時期擔任德國總理府顧問的金德勒(Johannes Kindler),可以說是經歷了德美關係的黃金年代。退休多年的他,依然和當年認識的不少美國人保持著不錯的私人友誼。他對德國之聲表示,"每一個理智的人都會期盼拜登勝選。"金德勒說,儘管兩國政治關係的惡化似乎沒有下限,但是德美民間的友誼要好得多。
現任德國政府跨大西洋關係協調員拜爾卻擔心,德美關係受損的不只是高層政治的外表,而是已經傷及了根基。"畢竟,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我們卻似乎一直不願正視,因為這太麻煩。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在美國保護傘下過著優渥的生活,但如今不再能這麼做了。"拜爾認為,拜登當選總統固然可以改善德美關係,但是他同樣也會要求德國人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拜登對德國人提出的要求不會比川普少。"
德國聯邦議員、綠黨黨團歐洲政策事務發言人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也持相似觀點。她呼籲,德國應當在歐洲層面上確立自己的外交政策,必須突出歐洲的共同性,從而確保歐洲能夠具備行動能力。"即便民主黨的拜登當選,我們歐洲人今後也要承擔起更多的自我責任。如果川普连任,則更是如此。"
在氣候保護議題上,布蘭特納則明顯地傾向拜登。她對德國之聲說:"我真的希望,一旦拜登勝選,《巴黎氣候協定》能夠重新得到強化。也許歐美雙方還能達成綠色協議,共同為減排技術、制訂統一標準進行投資。"
川普还是拜登 各國民眾想選誰?
先是小布希,然後是歐巴馬,再到川普,執政近16年的德國「鐵娘子」經歷了一任又一任的美國總統……而如今,拜登成為了梅克爾執政生涯中的「第四任」。
圖片來源: Maurizio Gambarini/dpa/picture alliance這是梅克爾與拜登在2009年11月的照片,這位德國總理看上去心情大好。當時,梅克爾剛剛在美國國會發表了講話,而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幾句話就把梅克爾逗笑了。時隔十多年,梅克爾與拜登再次在白宮會面,想必依舊和諧,應該比她和川普相處容易不少。
圖片來源: Reynolds/dpa/picture alliance 這是2019年底北約峰會間隙梅克爾與川普会面時的圖片,兩人看起來關係不太好。無論是伊朗問題,還是貿易問題或者北約,梅克爾與川普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相距甚遠。兩人不僅無法認同對方的政治主張,外界認為兩人的私人關係也很緊張。美國CNN曾引述消息人士稱,川普曾在與烏克蘭總統通話時,稱梅克爾「笨」,受俄羅斯的擺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這是2018年6月加拿大的G7峰會上。當時這張照片引發全世界的討論。梅克爾是在試圖向川普解釋世界問題嗎?還是她在問,誰是西方世界的真正領袖?坐著的川普,是這裡唯一說得算的人嗎?
圖片來源: Reuters/Bundesregierung/J. Denzel2017年3月,梅克爾首次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川普、與新聞界見面時客氣地問了這一句。豈料,主人毫無反應,且有意瞥向另一邊。事後,他說,他根本就沒聽見梅克爾這一問。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看得出來,這位女總理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他任內最後一次在柏林訪問時親切互動。這是2016年11月,川普当選新一屆總統後數天,歐巴馬似乎有意要將捍衛西方民主的責任轉交給梅克爾。美國媒體競相譏嘲道,她現在是自由世界的女首領了。
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2011年6月,白宮,身著晚禮服的梅克爾從歐巴馬手中接受自由勳章——美國的最高文職勳章。她因對歐洲政治所作的努力而獲此殊榮。觀察家們指出,這一頒獎亦是德美關係良好之證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5年6月,在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麓舉行的G7峰會上,歐巴馬和梅克爾之間幾乎可稱友誼的關係已微露端倪。這位聯邦總理能確信,將得到美國在氣候保護問題上的支持。然則,隨著川普当政,情形大變。
圖片來源: Reuters/M. Kappeler喬治‧沃克‧布希總統首晤梅克爾後便對她充滿好感,她對自由的熱愛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媒體上解釋說,這種熱愛與梅克爾的前東德經歷有關。2006年7月,在聖彼得堡G8峰會上,他從後面為梅克爾輕輕按摩;驚訝之餘,這位女總理不禁高舉雙臂。布希總統顯然是出於好意這麼做的。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A. Nemenov2006年7月,在梅克爾選區的一次燒烤餐會上,笑容可掬的喬治‧沃克‧布希將一塊烤乳豬肉放入梅克爾的餐盤裡。梅克爾邀請他訪問自己位於梅前州(Mecklenburg-Vorpommern)的選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PA/G. Bergmann2007年11月,梅克爾帶著丈夫約阿希姆‧紹爾(Joachim Sauer)去了德克薩斯州的克羅福特( Crawford)農莊,看望奥巴马的前任喬治‧沃克‧布希。他帶倆人看了一處小峽谷。在政治上,那時已經涉及了一個在川普当政後又引發爭議的議題:伊朗局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Kugler2017年7月,在赫爾穆特‧柯爾的葬禮上,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為這位故去的德國老總理髮表了充滿幽默而又傷感的悼詞。他說,「我愛過他」。回到座位上去時,顯然十分動情,他不由自主地握住了梅克爾的手。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 Murat你當然可以說:幾乎每一次美國大選都可以被載入歷史史冊。但是2020年的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真的很重要。當年沒有多少人認為有希望當選的川普已經痛痛快快的過了一把「總統癮」,讓美國和全世界經歷了上上下下坐過山車的感覺。他還能這樣「玩」多長時間,就看這次大選結果了。
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的日子。日期早在1845年就定為11月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二。選民在這一天還會決定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33個席位最後由誰把持,選舉產生美國第117屆國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landov現任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在共和黨內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直接得到執政黨提名參選。在2020年美國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股市不斷攀升歷史新高,對華高壓政策初顯成效,成功和北韓高層進行對話談判下的川普政府本來風頭正勁。新冠疫情侵襲美國,大幅度動搖了他的支持度。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與共和黨候選人「唯我獨尊」的情況相比,民主黨則經歷了美國總統選舉史上人數最多的黨內初選。最後由前副總統喬‧拜登擊敗主要的競爭對手伯尼‧桑德斯後正式被黨內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由女性國會參議員賀錦麗擔任他的副手,使其成為美国作为总统竞選搭檔的第一位非裔和亞裔美國人。
圖片來源: Carolyn Kaster/AP Photo/picture-alliance每4年一次的美國總統選舉是一種間接選舉,選民雖然在選票上看到的是候選人的名字,但是他們的投票其實將決定各州的選舉人票最後以100%的數量流向何方。一個州選舉人票的數量由該州的人口決定。其中270是個關鍵的數字。因為美國各州如今選舉人票數的總和為538票,這意味著,獲得270張,也就是超過半數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就能夠當選總統。
圖片來源: Salvatore Di Nolfi/Keystone/picture-alliance每個州的選舉人也就是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的議員。11月3日的投票結束後,選舉人團會在2020年12月14日正式投票並確定選舉結果。這時他們實際上沒有自行決定把票投給誰的權利。因為當前美國的大選制度奉行「贏家通吃」,也就是說一個黨派只需要在州內獲得相對多數,就可以贏得本州全部選舉人的票數。
圖片來源: Klaus Aßmann所以說一般來說,美國大選的結果在投票日結束後的一天就已經可以基本明了。在傳統上,許多州支持某個政黨的情況比較容易預測,每次大選候選人的必爭之地都是所謂的「搖擺州」(Swing States)或「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s)。最後的贏家,總是那些能在這些州拿到全體選舉人票數的一方。
圖片來源: Jim Urquhart/Reuters一般來說,大選前的民意調查結果基本上都能比較準確預測最後誰能入住白宮。但是自從2016年候選人川普在大部分民調落後的情況下仍然成功勝選之後,公眾和學術界對民調的結果就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如今各界關注的焦點是:如果川普败選他是否能夠接受結果並保障和平移交權力。這位美國總統迄今為止對此模棱兩可的表態是:「要看看發生什麼再作決定。」
圖片來源: Reuters/J. Roberts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