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媒體投向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

Scott Roxborough
2025年9月19日

隨著美國廣播公司 (ABC) 宣佈停播「吉米直播秀」(Jimmy Kimmel Live,又譯「雞毛秀」)節目,多重跡象表明好萊塢和美國媒體正在急劇右轉。

羅伯特‧雷德福
羅伯特‧雷德福曾體現過這樣一種信念:好萊塢能夠挑戰國家權力。圖片來源: Yuri Gripa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的離世,不僅意味著一位銀幕傳奇的離去,同時也為曾經自詡為美國進步良知的好萊塢畫上了句號。雷德福曾在電影《總統班底》中塑造了中水門事件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形象,在生活中他是環境保護與原住民權利的積極倡導者。他所代表的是一種自由派的好萊塢願景:倡導獨立聲音,推動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敘事。

然而,就在他去世的這一周,美國娛樂業進一步顯現出右傾的跡象:文化力量的天平正日益從雷德福所代表的好萊塢向一個更接近川普的美國傾斜。

這在美國媒體對極右翼活動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事件的反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周三,美國廣播公司 (ABC) 宣佈將「無限期」停播受歡迎的深夜節目主持人(前奧斯卡頒獎典禮主持人)吉米‧金摩(Jimmy Kimmel)的節目,因為此前吉米曾暗示殺害柯克的凶手可能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共和黨人。

美國國家廣播監管機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負責人布倫丹‧卡爾(Brendan Carr)威脅稱,他將就金摩的言論對美國廣播公司採取行動。

就在幾周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表示,由於財務原因將在季末取消《斯蒂芬‧柯爾伯特晚間秀》(別名:扣扣熊晚間秀, "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

柯克遇刺進一步加深美國分裂

02:2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控制輿論平台

柯爾伯特晚間秀取消的時間點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和指責,認為這一決定背後有政治動機。

今年7月,派拉蒙旗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悄悄向川普支付了1600萬美元,就一起訴訟達成和解。相關的訴訟涉及2024年《60分鐘》節目對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採訪。(川普在沒有太多證據的情況下聲稱,該節目篡改了採訪內容,使哈里斯形象更佳。)柯爾伯特曾公開抨擊這筆錢是「一筆巨額賄賂」,隨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取消了他的晚間秀節目。上周日柯爾伯特仍然獲得了艾美獎,但在明年5月他的節目將徹底停播。

此外,本周還有更多跡象表明,大衛‧埃裡森(David Ellison)——甲骨文億萬富翁、全球第二富豪、川普长期盟友拉蕊‧埃裡森(Larry Ellison)之子——將在完成對派拉蒙的80億美元收購後,繼續競購好萊塢的另一顆明珠:華納兄弟探索公司。

在其他時代,這樣的交易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壟斷擔憂。但在川普执政下,監管機構已轉移了關注重點。官員們如今更強調政治上的「中立」,而非競爭問題,CNN則被普遍認為會成為審查重點。

埃裡森已經展現出與川普议程保持一致的意願。他任命保守派智庫負責人、川普顾問肯尼斯‧溫斯坦(Kenneth Weinstein)擔任CBS新聞監察員,並與「反覺醒」媒體自由新聞(Free Press)創始人巴裡‧魏斯(Bari Weiss)展開對話,討論其在CBS可能出任的職位。

寒蟬效應

派拉蒙並非唯一一家向右翼勢力屈服的公司。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 (ABC News) 最近同意支付1500萬美元,以解決主持人喬治‧斯蒂芬諾普洛斯 (George Stephanopoulos) 批評川普言論的誹謗案。

《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仍然面臨川普提起的要求獲得數十億美元賠償的類似訴訟。

批評者警告,這些舉措的結果是產生了寒蟬效應:網路、電影公司和流媒體平台在節目製作上變得愈發謹慎,以避免觸怒總統。

傳媒巨頭放棄「覺醒」價值觀

迪士尼最近放棄了「覺醒」(woke)價值觀,公司首席執行官鮑勃‧艾格(Bob Iger)宣稱,迪士尼的使命是「娛樂大眾」,而不是推動「任何議程」。

在川普连任後的數月間,各大電影公司悄然撤回了其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項目。迪士尼對其文化項目進行了重新定義,而亞馬遜和派拉蒙則取消了原先與DEI掛鉤的招聘目標和培訓計劃。這些變化是在川普发布行政命令廢除聯邦多元化和包容性項目並暗示將對維持這些項目的公司進行監管審查之後做出的。

法國:請還我女神!美國:你不知感恩!

00:5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保守派內容大量湧出

節目內容的轉向也同樣顯而易見。亞馬遜正斥資驚人的4000萬美元購買兩部由梅蘭妮亞·川普参與和講述其個人經歷的紀錄片,其中一部由曾在#MeToo運動中遭封殺的導演製片人佈雷特‧拉特納(Brett Ratner)執導。此外,亞馬遜還在重播《學徒》(The Apprentice)的前七季,這部由川普主持的真人秀節目幫助他在美國家喻戶曉。

事實上,好萊塢的保守化轉向在川普第二任期之前就已展開。泰勒‧謝裡丹(Taylor Sheridan)的「新西部片」《黃石》及其衍生劇,這些更符合美國中部而非沿海城市價值觀的肥皂劇充斥黃金檔,但得不到艾美獎的青睞。謝裡丹的最新作品《鄉下人》以石油工人為故事中心,劇中人物抨擊清潔能源和政府官僚主義。

基督教主題的電影和電視劇也迎來了復甦。上周,總部位於猶他州的「信仰友好型」製作公司Angel Studios上市,估值 13億美元。這家製作公司即將推出的項目包括聖經史詩驚悚片《零紀元》和講述美國第一任總統早年生活的愛國主義題材電影《少年華盛頓》。

羅伯特‧雷德福曾體現過這樣一種信念:好萊塢能夠挑戰國家權力。現如今,娛樂業似乎不再專注於挑戰,而是專注於生存。當下的生存之道,似乎就是與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意識形態保持一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