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會成員接連訪台 專家:應關注北京如何回應

William Yang
2022年8月17日

在佩洛西訪台的風波尚未平息之際,又有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參訪。專家認為,清楚明白美方安排這次出訪的時間點非常重要,而中國是否會做出同等強烈的回應也受各界關注。

Taiwan | Ankunft US-Delegation in Taipeh
對於又有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台,部分專家認為認為此發展會對台灣產生正面影響。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還未滿兩週之際,又有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參訪。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亞洲項目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該訪團出訪台灣的計畫是數月前便規劃好的,並說8月底前應該會有另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參訪。

部分專家認為,在中美關係如此緊張的時刻,弄清楚這次出訪是在佩洛西訪台前或訪台後策劃的非常重要。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國際博士學程的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告訴德國之聲,在美國與中國試圖於緊張關係中找到共同點時,他認為清楚瞭解這些訊息有利於美國展現其立場。

南樂說:「如果這次出訪是為應對中國近期的軍事威脅而安排的,這便是華府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訊息。如果這次出訪不是為了佩洛西訪台引發的後續效應而安排的,那這也是華府發出另一個非常明確的訊息。」

台灣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台灣學研究中心的顧問葉介庭則認為,台灣公眾應該樂見又有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台,因為他們不認為佩洛西訪台是一個「危機」,反而將這些出訪視為美國國會與台灣之間長期友好關係的象徵。

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我認為這個國會代表團來訪會對台灣產生正面影響。佩洛西出訪台灣展現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能到什麼樣的程度,該次行程也引起美國外交政策圈的一些討論,而這次的出訪則是證明美國國會並未大幅改變其對台政策的立場。」

中國如何反應受關注

在佩洛西結束訪台行程後,中國立即展開強烈回擊,在台灣周圍的六個地區舉行了長達七天的軍演。期間,台灣國防部多次通報疑似中國駕駛的無人機飛入台灣外島金門的領空,以及中國軍機跟軍艦多次越過海峽中線。另一方面,中國於軍演首日發射了共11枚飛彈至台灣與日本周圍的海域,其中有5枚飛彈落入日本的專屬經濟區,此舉也迫使日本做出強烈抗議。

佩洛西訪台後,關注台美關係的多位學者曾直言,美國政府應該考慮以更低調卻實質的方式去發展與台灣的關係,而非繼續著重在高調的像徵性官員或國會議員出訪。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不少專家認為,中國試圖藉由上週的軍演來改變台海現狀,而台灣國防部週日(8月14日)也發佈聲明表示,在台灣周遭空域共偵獲22架次解放軍軍機,其中有11架次踰越台海中線,或自中線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亦有6艘次中國軍艦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雖然目前北京僅對14日美國代表團訪台之事做出書面回應,但政治大學學者南樂認為,解放軍有可能再次派軍機或軍艦越過台灣海峽中線,而由於這次的出訪距離佩洛西訪台時間非常短,所以他分析北京可能會將這兩次出訪視為同一個事件來處理。他說:「中國針對這個國會代表團訪台做出的回應將會是延續他們對佩洛西訪台後所做出的回應。」

台師大的葉介庭則認為,在佩洛西出訪後,北京明顯利用該行程作為升高台海緊張局勢的藉口,而接下來中國政府必須衡量的是,他們是否在每次有美國代表團訪台都必須要做出
同樣等級的侵略性回應,或是承認自己在佩洛西訪台時反應過度。

台灣會因此受益嗎?

佩洛西訪台後,關注台美關係的多位學者曾直言,美國政府應該考慮以更低調卻實質的方式去發展與台灣的關係,而非繼續著重在高調的象徵性官員或國會議員出訪。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亞洲項目計畫主任葛來儀告訴德國之聲:「我不希望美國幫助台灣是為了讓美國自身感覺良好,或是因為任何人的個人豐功偉業或個人議程。我想確保無論的是,無論我們為台灣做的是什麼,都會強化台灣、都會確保台灣的安全和繁榮。」

政治大學學者南樂表示,在佩洛西出訪台灣時,有不少專家在爭論她的來訪到底會為台灣帶來什麼實質的好處,而他認為這次的美國代表團出訪後,各界有可能再次進行類似的討論。他告訴德國之聲:「我們必須檢視這次的出訪到底為台灣帶來多大的幫助。若這個代表團是6個月後才訪台,那外界能更清楚的瞭解中國政府對美國政治人物訪台做出的『正常回應』為何,還是他們只在特定時刻做出特別激烈的回應。」

台師大的葉介庭則認為,台灣公眾清楚瞭解中美台三方關係當中存在的風險與利益,而雖然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台主要是像徵意義居多,但台灣公眾還是會讚賞美國以行動來支持其挺台的言論。他說:「美國已經對中國採取更堅定的立場,並不斷調整他們如何在不採取過度莽撞策略的情況下,能繼續震懾中國。另一方面,台灣過去幾十年來,也同樣在做類似的調整,因為這是台灣必須做的事。」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