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2030年代將成為人類不僅去月球,而且還可能去火星開闢定居點的十年。8月29日將發出開啟訊號,由美國航天局所屬的"阿爾特彌斯一號 "做首次無人飛行,成為自1972年 "阿波羅17號 "使命以來人類再度落地月球的第一步。不過,周一的計劃因引擎出現故障而退出。
殖民月球對探索火星具重要意義,因為,太空人可將月球表面作為前往那個紅色星球的漫長旅途的中繼站。根據 "阿爾特彌斯 "使命合作夥伴--美國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的說法,阿爾特彌斯計劃將展示過去五十年空間探索發生了何種變化。
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使命 圖片來源: Heritage Images/picture alliance 1972年以來人類做了不少事情:目標更宏偉、技術上長足進展。"阿爾特彌斯使命"的目標是,2025年將人類送上月球,並在隨後若干年在月球上建起一永久定居點。歐洲航天局工程師施盧茨(Jürgen Schlutz)對德國之聲解釋說,"初期階段,人類將只在月球上逗留一星期,但隨著使命的進展,會在月球上停留一兩個月,最終建立永久定居點。" 在使命框架內,女性和有色人種將首次登上月球。
什麼是 "阿爾特彌斯 "計劃? 今天的發射是計劃到2028年的總共6次 "阿爾特彌斯 "登月使命的第一次。 "阿爾特彌斯一號 "使命屬於安全測試,它所使用的"獵戶座"( Orion )飛船不載人,不過,其後將是載人使命。
作為振興太空旅行努力的一部分,"阿爾特彌斯 "工程於2017年啟動。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以及其另外幾個國家空間機構之間的合作項目。施盧茨說,"我們希望人類能繼續探索太空。月球是我們最近的鄰居,擁有資源和可用於人類科研的其它功能。不過,對我們來說,'阿爾特彌斯'使命的意義主要是,讓人類先在太空立足。"
美國宇航局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妹命名該計劃:月亮女神阿爾特彌斯。當地時間8月29日上午7:30,阿爾特彌斯一號 "獵戶座 "航天器將從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中歐時間下午2:30)升空,前往月球。它將在太空飛行26至42天,直到濺落太平洋、重返地球,它將至少有6天在遙遠的月球軌道上移動。
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成為登月第一人過去50年了。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步。直至今天, 我們依舊沉浸在月球熱中,——在我們欣賞當年的那些照片時,尤其如此。
圖片來源: NASA 人類在月球上走出的第一步。1969年7月20日,在踏上月球表面時,尼爾‧阿姆斯特朗說了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句子之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至於這句話是否他自己以及如何構思出來的,人們今天都還在討論、甚至還有研究這一問題的專著呢。
圖片來源: NASA 我們從頭敘來。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計劃主任菲利普斯(Samuel C. Phillips)從甘迺迪航天中心控制室注視著人類首個登月使命——阿波羅11載人飛船發射前的情況。隨後,土星5運載火箭載著阿波羅登月飛船升空。飛船成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科林斯(und Michael Collins)。
圖片來源: NASA 這3個人是有意盡可能在近處體驗阿波羅11升空時刻的成千上萬人中的幾個,他們在弗羅裡達美國宇航局發射場——甘迺迪宇航中心附近的海灘和道路上安營紮寨。為能親眼目睹這一歷史性飛行,共有約100萬人專程來到了發射場。
圖片來源: NASA/Kennedy Space Center 現場不僅有成千上萬興奮不已的人們,而且還有數千名記者,專事報導阿波羅11的升空壯舉。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媒體區人頭攢動,正式報名的記者有3497人。1969年7月16日,火箭升空了。
圖片來源: NASA 3人小組中有一人不能登月,只能待在軌道上。2009年,科林斯(中)說,「我感覺自己是當時在月球上所發生事情的一部分。我知道,要是我說,我在(阿波羅的)3個位子中有最好的一個,那我就是撒謊者或傻子了,但我可以誠實地說,我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意。」
圖片來源: NASA/Kennedy Space Center 世界協調時間(UTC)1969年7月20日20時17分58秒,阿姆斯特朗發出簡簡訊息:「鷹著陸了!」不過,直到倆人的確踏上月球,還要延續一段時間。首先得為返航做好準備。世界協調時間7月21日2時56分20秒,偉大的時刻終於來到: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Heritage Images/NASA/Oxford Science Archive 科林斯於7月21日拍攝了這張照片。圖上是月球車「鷹」從月球返回時的情景,後面是月球和地平線上的地球。在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首批登月人時,科林斯留守指令艙「哥倫比亞」,在月球軌道上繞行、等待。
圖片來源: NASA 在二個半小時的勘察中,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共蒐集了47磅重的月球表面物質,準備帶回地球。這塊小岩石是其中之一。本圖攝於返回後的7月27日。在總共6次登月使命中,太空人們共蒐集了2415件取樣,近400公里重。它們都登記在《月球取樣和圖片目錄》中。
圖片來源: NASA/AccuSoft Inc. 不過,月球的訪客們們也拉下了各種雜物。這枚阿姆斯特朗胸針還算是象徵意義多一些的物件中的一個。15公分長的這個橄欖枝標誌著和平。未來訪客們或許還會因觸到高爾夫球、一張全家福照,相機、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作品或獵鷹羽毛而打個趔趄。對了,小心,別碰上了太空人們的排洩物呦。
圖片來源: NASA/Johnson Space Center 世界協調時間7月24日16時50分,乘員們降落在太平洋上,距「大黃蜂號」航空母艦21公里,在夏威夷西南方1480公里。回到地面後,太空人們必須填寫海關單,申報攜帶月球岩石。對是否攜帶了細菌這一問題,他們回答:「願意」。就這樣,按規矩,先請入隔離間。
圖片來源: NASA/Johnson Space Center 您沒看錯:此圖上,阿波羅11使命的太空人們根本沒穿太空服,而是頭戴寬邊帽、身披鬥篷,一派墨西哥式打扮!他們作了一次為期45天的巡迴游,歷經24國、27座城市。美國有意借此強調願與各國分享其宇宙知識。太空人們受到超級明星般的歡呼。本圖顯示的是墨西哥城,1969年9月23日。
圖片來源: NASA
對未來載人航天飛行的安全測試 施盧茨告知,此次太空飛行的目的是測試 "獵戶座 "和太空發射系統的安全性,以為未來的載人使命做準備。他指出,"阿爾特彌斯"工程旨在使人類重返月球。"阿爾特彌斯一號'使命是測試運輸系統,使之成為可能。他解釋說,"獵戶座"飛船是一個部分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配備有太陽能電池板和自動對接系統--以及主要和次要推進器,將航天器帶出地球軌道,並將其引向月球。他稱,歐洲航天局與空中巴士等歐洲企業一起,在此次太空使命的開發技術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他指出, "獵戶座 "可容納6人,但 "阿爾特彌斯一號 "使命上將只有兩名"乘員":兩個配置輻射感測器的人偶"赫爾加"( Helga )和"佐哈爾"(Zohar)。
獵戶座飛船由數個國際夥伴合作開發 圖片來源: Airbus 首批人類何時能在月球上生活? "阿爾特彌斯" 工程的遠期目標是人類"殖民"火星。施盧茨表示,月球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作為火星探索者的某種前哨站。首個月球登陸點--"阿爾特彌斯 "大本營--將在本十年末建成。中國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也計劃在2030年代初在月球上建起本國基地,作為國際月球研究站。"阿爾特彌斯 "大本營將有能力支持長達2個月的科研使命,並將被用作改善技術和生活條件的空間站。未來,太空人將能在不到一周時間裡飛抵。想到200年前探險家們從歐洲到美洲需時4星期,這真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歐洲航天局材料學家考利( Aiden Cowley )告訴說,月球上將測試可用於在其它星球上生活所需的系統和技術。他解釋說,"月球上的生活條件是很惡劣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我們在探索創建居住模塊,其外皮是雷公石(月球塵埃),以屏蔽這種輻射。" 他透露,資源管理、防輻射和能源獲取系統也在月球上測試,然後用於火星。前往火星需要6個月,由此,月球提供了一個相對容易抵達的試驗場。他說:"我們無法在需要新工具時打電話,但3D列印機可幫助我們使用月球上的材料列印出工具和其它物件。"
這艘無人駕駛飛船將繞月球飛行一到兩次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