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菲公佈防務準則 小馬科斯:基地非進攻用途

2023年5月5日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4日表示,若台海爆發衝突,美菲防務協議下的軍事基地將能在民防方面派上用場。他還說,按照雙方協議範圍,這些基地並非為了「進攻」用途而設置。針對可能的台海戰爭,他還說了什麼?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夫婦與美國總統拜登夫婦5月1日在白宮會面。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夫婦與美國總統拜登夫婦5月1日在白宮會面。圖片來源: abac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週四(5月4日)結束對華盛頓為期4天的訪問之際,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提及美菲兩國近72年防禦聯盟的協議更新。

路透社記者問及,若中國攻打台灣,美國是否可以在這些基地部署武器,對此小馬科斯未直接回應,但表示菲律賓於2014年與美國達成《強化防務合作協議》(EDCA) 時,原本的構想是為了改善災害應對措施,現在則延伸出了「額外的面向」。

小馬科斯稱,隨著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升級,「在台灣的菲律賓國民安全將變得至關重要」。他表示,如果發生台灣遭到侵略這種「可怕的情況」,EDCA協議下的軍事站點對菲律賓來說將會是「有用」的。

此前,菲律賓新指定了4處軍事基地允許美國使用;路透社指出,此協議對菲律賓而言高度敏感,因為菲國一方面希望與美國的軍事關係更密切,一方面也不願引起中國疑慮。中國是菲律賓最大貿易夥伴。

小馬科斯表示,美國並未提議「要求菲律賓採取任何行動參與保衛台灣」。他說,在談及災難、撤僑問題時,此協議屬於「防禦或民防性質」。

2月2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與美國防長奧斯汀在馬尼拉會面。圖片來源: Jam Sta Rosa/REUTERS

菲律賓軍事基地將扮演何種角色?

隨著台海緊張局勢升級,加上南海的爭端未解,小馬科斯此行赴美被外界認為是尋求釐清美國的立場,特別是關於美國對菲律賓的防衛承諾。路透社指出,小馬科斯是10年來首度造訪白宮的菲律賓領袖,其政策走向與菲國前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形成明顯差異;杜特爾特任內,與中國維持較密切的關係。

針對菲律賓的角色,中國外交部曾抨擊菲方允許美軍進入其軍事基地一事,會「讓菲律賓捲入台海衝突的漩渦」。

對此,小馬科斯4日在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說時表示,在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先前訪問菲律賓的時候,他已向秦剛表明,EDCA協議下的基地目的不在於「進攻」用途。他說:「我告訴他、向他保證,不,這些軍事基地不是……用來攻擊或對任何人採取行動的,不是針對任何國家,不是中國,不是任何國家。」

小馬可斯補充道,將這些基地用來發起攻勢的行為,將超出美國與菲律賓討論過的範圍。他也澄清,美國從未提議「以EDCA基地作為進攻任何國家的集結地」。他說:「我們在這方面與美國步調一致,他們理解菲律賓的擔憂和產生這些擔憂的原因。」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與中國外長秦剛4月22日在馬尼拉會面。圖片來源: Rouelle Umali/Xinhua/picture alliance

美國明確定義協防菲律賓準則

美國國防部3日發佈的一份「美菲雙邊防禦準則」,也明確規定了其承諾協防菲律賓的條約範圍。

這是美菲自1951年簽署《共同防禦條約》以來的首份具體準則,內容稱,若美菲其中一方的船隻、飛機、武裝部隊或海警隊船隻在南海遇襲,將可援引該條約進行相應措施。

此外,該準則還更新了對現代戰爭形式的定義,新增了「灰色地帶戰術」的項目,也將陸海空、太空和網絡空間等常規和非常規戰爭領域,都囊括其中。

該準則雖未直接提及中國,但「灰色地帶戰術」是中國近年常被各界指控採用的手法。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訪美期間,美菲兩國更新了1951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指南。圖為他與美國總統拜登於白宮會面圖片來源: Carolyn Kaster/AP/dpa/picture alliance

「灰色地帶」指戰爭與和平之間的模糊地帶,該戰術多以經濟、資訊攻擊及「準軍事」的手段,透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侵蝕對手較次要的利益,但長時間累積的成果卻足以改變戰爭雙方的地位與優劣勢 。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裘德‧王(Rommel Jude Ong)表示,這份準則意在警告中國,不要將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作為攻擊目標。中菲兩國的海警隊日前才爆發衝突,雙方船隻甚至險些相撞。

專注於戰略和安全問題的馬尼拉智庫「國家利益基金會」(Foundation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負責人阿馬多爾(Julio Amador)也認為,這份指導方針將「明顯讓中國冷靜一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4日表示,南海局勢近日大致穩定,南海不應成為「域外勢力的狩獵場」,因此中方「反對任何國家以此為藉口插手南海問題,損害中方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