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金磚國家在約翰內斯堡舉行了為期3天的峰會,討論該集團的未來。而該集團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磚國家中的2個經濟強國--印度和中國能相處得多融洽。
印度外交秘書克瓦特拉(Vinay Kwatra)24日表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峰會場邊會晤,雙方同意「指示相關官員加緊努力,迅速脫離接觸(disengagement)、降低衝突」;莫迪還強調應維持邊境的和平穩定並遵守實際控制線,並稱這對印中關係正常化來說至關重要。
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報導,莫迪與習近平在會場上並肩而行時有非正式的短暫談話,過程中莫迪向他提起邊境問題。 路透社則指出,這是莫迪首度直接向習近平提起邊境問題,重申了印度部長級官員多次向中方表達的立場。
路透社引述中國官媒報導稱, 稱這次會晤是莫迪所要求,而習近平稱改善中印關係符合雙方利益,也有利於和平、穩定與發展。習近平還表示:「雙方應謹記雙邊關係的整體大局,妥善處理邊界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
中印之間新近發生了幾十年來最為血腥的邊境衝突。那麼,這場衝突的歷史根源在哪裡?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 中印邊界總長近2000公里,另外還有12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有領土糾紛的邊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東段(650公里)3個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錫金北部發生衝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達克的巴勒萬河谷(西段)發生士兵肢體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至少印方稱有20名士兵死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anish 馬克馬洪線(McMahon Line,東段線)是一條英國探險家測量印度時畫下的一條英屬印度同西藏之間的邊界。1914年,英國外交官麥克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會議,由於中華民國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麥克馬洪線、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議的獨立轉而也放棄承認麥克馬紅線,結果中藏均沒有簽署《西姆拉條約》。印度和緬甸則認為麥克馬洪線是歷史疆界。時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把它看作是實際控制線。1962年中印之戰中,中國軍隊雖然一度佔領了該地重鎮達旺,但後來撤回到實際控制線以北。
藏南在印度被稱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東段線),面積約為6萬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它的西面是不丹,東面是緬甸,向南是印度,北邊是中國的西藏。中國稱該地為藏南,屬於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不過,按照「麥克馬洪線」的劃分,該地屬於印度,印度也實際控制該地,只是藏方以及中華民國當年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續這一路線。1948年,剛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兵進入這個地區,1960年,印度完全佔領了麥線以南部分,中國控制麥線以北。1972年,印度在該地成立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該區改為「阿魯納恰爾邦」。
英國於1887年強佔錫金國,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獨立之後的印度稱為錫金的保護國,1975年正式將其納為「錫金邦」。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後,北京承認新德里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印度亦承認中國對西藏主權。2005年之後中國出版的地圖上已不再將錫金標注成主權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T. L. Kelly 1960年4月,中印兩國政府為尋求解決領土爭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會談,但未取得共識。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當年10月20日從邊境的東西兩處同時發起進攻時,兵力是印度軍隊的5至10倍。中國軍隊當時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魯納恰爾邦省和喜馬拉雅地區。整個戰爭延續了一個月,總共造成2000人喪生。1962年11月20日,中國單方宣佈停火,並撤至麥克馬洪線後20公里處。戰爭之後中印關係因邊界衝突走入低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鄧小平會晤。這是34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問中國。這次訪問被看作是中印關係經過多年的緊張期之後開始轉暖的標誌。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 Narasimha Rao)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次訪問標誌著中印關係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印雙方共簽署了5個有關和平解決邊境衝突的協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Giannini 自2003年中印建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以來,雙方已舉行22輪特代會晤。印方的特別代表是國家安全顧問,中方最高代表則多為外交部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之間的互動相當頻繁。
圖片來源: Reuters 佔地約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國和不丹之間存有爭議的地區,印度也從未對該地宣示過主權。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權」為由,派兵越過中印邊界,阻止中國在那裡修築公路,形成同中國軍隊長達71天的對峙。不丹是中國14個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其國家的外交權和防務權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總理身份第一個訪問的國家便是不丹。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5月5日,在位於拉達克地區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錯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國和印度軍方人員相互投擲石塊、木棒、鐵棍等,雙方都有人員受傷。5月9日,印度錫金邦那圖拉山口(中段),中印軍人相互投石併發生肢體衝突,有數十人受傷。 6月16日,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衝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與解放軍的衝突中死亡。當天稍晚時,印度軍方宣佈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數提升至20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
印度與中國的長期邊界爭端未解 中印關係的一大痛點,是兩國在其實際邊界--即喜馬拉雅山的實際控制線(LAC)上的持續對峙。
這次對峙開始於2020年5月,兩國士兵1個月後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造成2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印度士兵。
莫迪與習近平這次會晤前,前印度外交官比薩里亞(Ajay Bisaria)告訴DW:"印度已經明確表示,在實際控制線問題上緩和局勢和放手對雙邊關係正常化至關重要。
不過,儘管先前進行了多輪談判和不同層次的接觸,軍事緊張局勢仍在繼續。印度表示,如果中國違反邊界協議,雙邊關係就無法正常化。目前雙方都正在該地區建設基礎設施。
金磚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慮」 金磚國家被許多分析師視為建立另一種全球秩序的嘗試 ,尤其是在面向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時。
金磚五國在多極世界中展現實力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建立這樣的替代秩序,抨擊美國的制裁和「長臂管轄」,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印度一直試圖保持中立,作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一員,它向西方表明自己是抵禦中國軍事擴張的堡壘,同時也與俄羅斯保持貿易關係,並拒絕譴責其入侵烏克蘭的行為。
中印兩位領導人都表示支持金磚國家擴增成員。習近平說,金磚國家的目標是「集眾智、匯群力,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在中國推動將金磚國家作為抗衡美國和七國集團力量的同時,其他成員國卻表現得較為低調 。
在一次演講上,巴西總統盧拉說,金磚國家並不尋求站在「G7、G20或美國的對立面」。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也在本周早些時候的電視演說中表示:「我們不會被捲入全球大國之間的競爭」。
卡內基中國中心的非駐所學者莊嘉穎(Chong Ja-Ian)告訴DW,每個金磚國家成員「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考慮」。他說:「金磚國家在多大程度上願意並能夠為了共同利益而擱置這些自身利益,這一點仍有待檢驗。」
莊嘉穎補充說,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有助於北京「減輕其面臨的一些壓力」。他也提到,只要中國認為自己「受到美國的遏制、包圍和壓制」,就會繼續將金磚國家視作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
習近平在峰會上稱金磚國家的目標是「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圖片來源: Gianluigi Guercia/Reuters 中國希望「全球南方團結在中國周圍」 一些分析家表示,中國正在尋求利用金磚國家集團作為積極推進其地緣政治野心的工具 。
德國外交政策學會(DGAP)首席執行官沃爾夫(Guntram Wolff)對德國電視二台表示,中國「顯然希望成為領導國家」,並且「希望將全球南方以其為中心團結起來」,目的是施加影響力並重塑國際秩序。
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成員、新德里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主席拉納德 (Jayadeva Ranade) 向DW表示,中國的戰略目標是「成為亞洲至尊」,這就要求印度「默許中國的霸主地位」。
拉納德指出,中印「幾乎不可能在一兩次會議中就解決所有分歧,最多是中國策略性暫停其雄心」。
「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和「全球北方」(the Global North)並非地理術語,而更多是經濟術語。它們包括哪些國家? 「南北分歧」、「南南合作」這些字眼指的又是什麼?為何「全球南方」的概念近來頻頻出現? 圖片來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在冷戰時期,根據意識形態不同,世界被劃為東西陣營。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被看作是所謂的「第一世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被看作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常常是指經濟水準更為落後的「南方世界」。這種分類如今已經過時。冷戰結束後,按社會經濟和政治特徵劃分的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的概念變得更為流行(圖為1955年的第一次亞非會議)。
圖片來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簡單來說,全球南方的特點是低收入、人口密集、基礎設施差,可以理解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國家。另一邊的全球北方則主要是指發達國家、高收入國家。「南北分歧」(也稱作「南北差距」,North-south Divide)等術語被廣泛使用。這裡的「南」、「北」並不是指地理方位上的南與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N. Shrestha/S. Chirikov 公開學術資料顯示,一般來說,全球北方的定義包括美國、加拿大、幾乎所有歐洲國家、以色列、塞普勒斯、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澳洲和新西蘭等。不過,國際對於全球北方以及全球南方的劃分並沒有公認的界定,也存在爭議和不同的解讀。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R. Rahman 針對全球南方也有著多種解讀。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指出,傳統上,全球南方指的是不發達或經濟處於弱勢的國家。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常面臨全球北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殖民統治。不過,也存在其他定義,用全球南方來泛指那些受到資本主義全球化負面影響的國家。一般認為全球南方由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太平洋島嶼以及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組成。
圖片來源: Munir Uz Zaman/AFP/Getty Images 如同印度、巴西一樣,中國也自己看作是全球南方國家。聯合國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有一份全球南方國家名單,該名單目前包括78個國家,名單也被稱為「77國和中國」。
圖片來源: La Nacion/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南南合作(SSC)是決策者和學術界用來描述全球南方國家在各個領域交流與合作的一種術語。公開資料顯示,南南合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萬隆會議(圖),被認為促進了南南合作的形成。聯合國在2003年12月23日通過的58/220決議中,將每年12月19日為南南合作日,後來又改為9月12日。
圖片來源: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南方」成為輿論熱詞(圖為2021年的金磚峰會,金磚強調南南合作)。印度2023年初舉行了「全球南方國家之聲」線上峰會;日本在接任G7輪值主席國時主張加強與全球南方的關係;2023年2月的慕安會還設置了「南北合作」專場,強調西方要爭取全球南方。這些變化與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崛起不無關係。華盛頓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菲克斯(Liana Fix)對DW表示,西方正在努力防止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勝利,也在試圖制衡正在崛起的中國。「西方第一次要依靠全球南方國家,而這些國家第一次可以反過來利用其對西方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 BRICS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AP/picture alliance
下次機會是什麼時候? 除了金磚峰會,莫迪與習近平下一次會晤的機會將是下個月由莫迪在新德里主持的G20領導人峰會。
前印度外交官比薩里亞認為,習近平在G20峰會上獲得的待遇很可能取決於中印邊界爭端的進展。他說:「中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向印度做出合理的保證,同時在邊境採取行動,讓印度對中國有信心。」
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是疫情後的第一次實體峰會。此次還有一些地方與以往不同:普丁因官司在身沒有出席,習近平前日抵達卻缺席峰會首場活動。 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ev/dpa/TASS/picture alliance 8月22日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巴西總統盧拉和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出席,但習近平卻未現身,由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右)代替宣讀發言。習近平當天早些時候才與東道主拉馬福薩會面,為何之後缺席峰會的首場活動,引發議論紛紛。中國官媒在報導時則完全沒有提及王文濤代替習近平發言。
圖片來源: Jerome Dela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習近平當地時間21日晚抵達約翰內斯堡,這是他自訪問俄羅斯後,今年第二次邁出國門。次日習近平在比勒陀利亞總統府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 (Cyril Ramaphosa,前右)舉行了會談。雙方簽署了兩國關於共建「一帶一路」、新能源電力、農產品、藍色經濟、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圖片來源: Yandisa Monakali/DIRCO via REUTERS 習近平在會談中盛贊兩國之間「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誼」。會後,拉馬福薩向習近平授予「南非勳章」,據中國官媒報導,這是南非授予重要友好國家元首的最高級別勳章和最高榮譽。
圖片來源: Themba Hadebe/AP Phot/picture alliance 俄羅斯總統普丁因面臨國際逮捕令通緝而放棄參加峰會,由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代表。普丁通過視訊參與了22日晚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他指責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違反了自由貿易和經濟生活的所有基本準則和規則......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形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 在約翰內斯堡峰會舉辦場地附近,有南非民眾舉牌抗議俄羅斯代表參與此次峰會。標語牌上寫著「對普丁的帝國主義說不」、「拉夫羅夫回家去」。
圖片來源: Denis Farrell/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第十五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主題是「金磚國家與非洲」。8月23日的正式峰會前,巴西總統盧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從左至右)一同亮相。
圖片來源: BRICS/Handout/AA/picture alliance 金磚國家的擴容是本次峰會上引人關注的一個話題。南非官員表示,已有 40 多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加入金磚國家,近20個已正式申請加入,其中一些國家還將派了代表團前往約翰內斯堡。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表示:「這表明金磚國家大家庭的重要性、地位和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圖片來源: Rodger Bosch/AFP/Getty Images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