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習近平與拜登通話 美財長耶倫本週訪中

2024年4月3日

中美兩國領導人2日進行通話,白宮強調兩國定期溝通的重要性。習近平強調應「以和為貴」,但承認雙方關係中的「負面因素」有所增加。針對經貿上的分歧,美方安排財長耶倫本週訪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赴美出席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資料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赴美出席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資料照)圖片來源: MFA CHINA/UPI Photo/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4月2日)進行了通話,討論台海穩定、TikTok、人工智慧(AI)等安全問題。 

這是自去年11月的實體會晤以來,兩人首次談話。 

白宮在聲明中說,雙方就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問題,包括合作和分歧領域,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的討論」,並回顧兩人在美國舊金山「拜習會」上所討論的關鍵問題進展,包括緝毒合作、軍方交流、應對人工智慧相關風險的會談,以及在氣候變遷和人文交流方面的努力。 

根據中國外交部聲明,習近平指出兩人在舊金山會晤之後,雙方「認真落實我們達成的共識,中美關係出現企穩態勢」。 但他強調,兩國關係中的「負面因素」也有所增加,「需要引起雙方重視」。 

與此同時,美方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將在近期訪中,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3日已啟程前往中國。這是耶倫不到1年內第二次造訪中國處理中美關係議題。今年11月美國將迎來大選,目前對中國政府仍維持強硬立場。 

拜習同框! 兩人見面說了什麼

01: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雙方願定期溝通 

中國官方聲明指出,拜登和習近平同意在會談中繼續保持溝通。 習近平強調,「戰略認知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作為全球前二大經濟體,雙方應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 「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衝突對抗」。 

習近平向拜登提出,2024年的中美關係必須堅持3大原則。 一是「以和為貴」,堅守不衝突不對抗的底線。 二是「以穩為重」,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維持中美關係整體穩定。 三是「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 

兩人通話後,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美方認為要有效管理「這一複雜且經常緊張的雙邊關係,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領導人層面的定期溝通」,而拜登和習近平都在加強對話上達成了共識,「一旦有需要,就拿起電話通話」。 

派耶倫處理經濟分歧? 

白宮表示,拜登在通話中也向習近平表達了對中國企業擁有短影音平台TikTok的擔憂,並提及中國不公平貿易政策、不當拘留美國公民等議題。 

拜登強調,中國不適當地限制貿易和投資的做法及政策,損害了美國工人和家庭的利益,美國將繼續採取必要行動,防止美國的先進技術被中國用於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 

習近平則表示,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 這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 如果美方願意進行互利合作,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中方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中方也不會坐視不管。

在兩國經濟競爭的背景之下,耶倫展開從4月3日至9日的訪中行程。 美國財政部表示,她預計將在廣州與美國公司代表談話,並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隨後將北上北京,預計會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財政部長藍佛安和央行總裁潘功勝。 

法新社分析,耶倫預計將提及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並向中方施壓,強調「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月3日已啟程展開為期一週的訪中行程。圖為2023年7月她出訪中國時受到熱情接待。圖片來源: Pedro Pardo/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美關切台海及南海問題 

拜登也向習近平強調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以及「南海法治與航行自由」的重要性。 下個月,台灣民進黨籍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正式就職,北京會否將加強對台威嚇受到外界關注;日前,中國則被指控攻擊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爭議執行任務的補給船。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公佈的全文,拜登表示美方不尋求進行「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重申美方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 ,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但反對中國採取任何脅迫行動置台灣於北京的控制之下。 

但習近平重申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踰越的紅線」,呼籲拜登把「不支持『台獨』的積極表態落實到行動上」。 

兩國領袖也就俄烏戰爭、朝鮮半島局勢等交換了意見。 近幾個月來,朝鮮在東海岸試射了多枚彈道飛彈,引起了日本及韓國的擔憂。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