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Presseschau

2007年11月14日

近幾個月來,中國豬肉價格一漲再漲。豬肉是中國絕大多數居民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價格直接影響社會安定。南德意志報撰文談到了中國的這個敏感話題:

豬肉又漲價了!圖片來源: AP

"中國人每年要吃掉4200萬噸豬肉。九十年代中期以來,豬肉價格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昂貴。中國的存欄生豬傳染上了一種藍耳病的神奇變異病毒,七萬只豬已死於此病,近十八萬只豬不得不緊急宰殺,這是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現在甚至中國獸醫雜誌也認為,實際數字要高得多。四川的一名獸醫報導說,某鄉的農民為了購買防治豬瘟的藥物從早晨六時排隊到晚間十時。許多人猜測,為了防止免消費者不安、搶購豬肉,政府隱瞞了疫情的規模。

豬肉價格上漲使中國重新出現了通貨膨脹。九月份的通膨率為6%,北京的經濟規劃人員認為,今年全年消費品價格平均上漲率可能將達到4.5%,主要原因是肉類價格居高不下,而肉類價格在統計的商品籃中佔7%。北京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說,儘管如此,中國不會從國外更多進口豬肉。中國的豬肉價格仍然明顯低於國際市場水準。"

中國還影響不了世界糧食市場

與豬肉相反,中國最近幾年進口糧食總量呈兩位數增長。由於今年年初以來,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60%,有人認為中國需求增長導致了糧價上漲。但德國金融時報引用瑞士聯合銀行經濟學家的話說,情況並非如此:

"短期來看,中國大部分小麥需求本來就可以自給自足。中國2001年和2002年首次修復糧食價格後,許多中國農民又轉為種植小麥。國家補貼增強了這一態勢,北京發布清理土地買賣的文件,保證了耕地面積的穩定。結果2005年和2006年中國糧食進口量大幅下降,2007年初才穩定下來。"

不過經濟學家們也指出,中國耕地面積只佔全球耕地的9%,中國糧食產量已達到無法再提高的程度,加上農業缺水和中國居民每天攝入的熱量增多,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糧食需求將增加,但瑞士聯合銀行的經濟學家安德爾森認為:

"即使中國糧食進口量每年增長30%至40%,也不會對世界糧食價格產生大的影響,因為2005年底中國進口的小麥只佔全球小麥產量的0.3%、全球小麥出口量的2%。最近,小麥、大米和玉米的價格上揚並非因中國的當前和未來發展態勢所造成。六月份以來,投機商們哄抬了小麥價格。"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