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背景報導

2014年3月6日

在解決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對德國的期待很高。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與莫斯科有著暢通的聯繫渠道。然而,僅此一點難以緩和衝突。

EU Krisengipfel zu Ukraine 06.03.2014 Brüssel Merke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總理梅克爾取消了周四(3月6日)在柏林的一次安排。因為,歐盟臨時決定召開克裡米亞危機特別峰會。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上,兩種意見將發生碰撞。一種意見的主要代表是瑞典和波蘭。兩國認為,眼下,歐盟方面必須表現出強硬,才有可能制止俄羅斯,因此,兩國要求很快宣佈實施制裁。另一種意見的主要代表是德國,強調與莫斯科對話。在外交政策上,德國歷來賦予對俄關係以特殊地位。聯邦政府將自己視為西方夥伴國和莫斯科之間的中間人。

有障礙的夥伴關係

在實際操作上,德俄之間的合作絕不融洽。俄羅斯對烏克蘭和喬治亞这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富於攻擊性的大國政策、對公民權的蔑視和對反對派的壓制,早就讓柏林困惑和不解。聯邦總理梅克爾一再提醒俄羅斯總統普丁注意該國在民主方面的欠缺,而普丁則始終充耳不聞,並強調,作為一個難以治理的「大國」,俄羅斯走的是一條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複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東西方衝突結束以來,在莫斯科和西方合作夥伴之間一再產生信任危機。俄羅斯領導人不僅因北約的東擴感覺受到威脅,而且也對喬治‧沃克‧布希領導的美國政府提出的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十分惱怒。普丁總統2007年度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言論攻擊便是這一憤怒情緒的寫照。當時,他以不同尋常的嚴厲聲調指責華盛頓,極力建立「單極世界」。這讓某些觀察家感覺似乎又回到了冷戰時期。

2008年的俄羅斯—喬治亞战爭使這一關係蒙受更多壓力。歐盟著力調停,俄羅斯(其時,梅德韋傑夫任總統,普丁任總理)則繼續其入侵行動。當俄羅斯承認從喬治亞分離出來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為獨立國家時,德國政府提出抗議,稱其「違反國際法」。烏克蘭也曾多次成為爭議的中心,例如,2009年,俄羅斯停止對該國、從而意味著停止對歐盟供應天然氣時,烏克蘭便處在了這樣的境地。過去數月裡,俄羅斯對內戰國家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支持也損害了莫斯科和西方之間的關係。普丁為此也受到柏林方面的嚴厲抨擊。

通過接近達到轉變

基民盟籍梅克爾同普丁之間的關係可說是務實而冷淡,社民黨籍的外長施泰因邁爾則在從2005至2009年首次任職期間就致力於建立一種延續性對話關係,以實現「通過接近達致轉變」。施泰因邁爾認為,缺了俄羅斯,無法解決國際危機。當施泰因邁爾於2013年再度成為大聯合政府的外長時,他曾報怨說,與俄羅斯政府的對話渠道已相當脆弱。

的確,自普丁2012年重掌總統大權以來,緊張關係有增無減。聯邦議院所通過的對俄羅斯當局政策持批評態度的一份決議和德國政府俄羅斯事務專員、基民盟籍的朔肯霍夫(Andreas Schockenhoff)對普丁威權執政風格的明確抨擊清楚顯示了這一點。在大聯合政府就職後,施泰因邁爾遴選社民黨籍的埃勒爾(Gernot Erler)為俄羅斯事務專員。在言辭上,埃勒爾較其前任相對溫和。在今年1月份接受德國之聲的一次採訪中,埃勒爾指出,重要的是,「就俄羅斯的利益展開理性對話」,展開能讓俄羅斯方面不丟面子的對話。

獨立廣場帶來的挑戰

然而,自第二次擔任外長以來,施泰因邁爾對俄友好立場受到了考驗。在基輔,在亞努科維奇總統擱置了同歐盟的聯繫國協議後,反對他的抗議浪潮風起雲湧。普丁許諾,只要亞努科維奇拒絕歐盟的建議,就向烏克蘭提供巨額貸款。施泰因邁爾在他訪問烏克蘭時發表的講話中曾明確了對俄羅斯方面的不快。他稱,他並不願意扮演一種不批評莫斯科的角色。他指出,莫斯科利用烏克蘭的經濟困境的行為令人憤怒。他同時指出,歐盟方面也必須自問:如果一定要讓烏克蘭必須在歐洲或俄羅斯之間作出抉擇,是不是會使這個國家無法承受?

這是在2013年聖誕節前夕。不久之後,施泰因邁爾便有機會證明,他所理解的德國角色到底該是怎樣的。當在基輔的獨立廣場上狙擊手射殺示威者時,他同波蘭外長西柯爾斯基和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成功斡旋反對派和亞努科維奇總統達成一項過渡協議,根據該協議,將分別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斡旋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俄羅斯政府特使魯金(Wladimir Lukin)也參與了進來。但在媒體的報導中,這一功績主要記在了施泰因邁爾的帳上。

不過,這一過渡性協議只過了一夜便壽終正寢。第二天,亞努科維奇便走上了逃亡路,示威者們奪取了基輔政權。烏克蘭議會罷黜了亞努科維奇,並任命了俄羅斯視為非法的過渡政府。正當歐洲在為自己的危機外交慶賀時,一個更大的挑戰開始出現在地平線上。

歐洲處於戰爭危險之中

俄羅斯軍事幹預克裡米亞,並事實上控制了這個俄羅斯人居多數的半島。與此同時,俄羅斯不排除向烏克蘭東部俄語地區進軍的可能性。歐盟外圍邊界的衝突演變成了極其危險的東—西對抗。美國和歐洲政府急忙尋求對俄羅斯挑釁的對策。舊有的分工似乎暫時又起作用了—華盛頓發出強硬調子;柏林發出較為溫和的聲音。在一次電話中,梅克爾得以使普丁答應,向克裡米亞派遣一個國際觀察員小組,並成立一個聯繫小組。聯合國的一名特使目前已在克裡米亞,歐安組織的軍事觀察員小組也將跟進。

來自柏林的明確話語

然而,局勢還遠未緩和。施泰因邁爾本人星期一在布魯塞爾出席歐盟外長會議時就明確表示,歐洲正處在柏林牆倒塌以來的最嚴重危機中。他同時強調,將繼續注重對話。他稱,「危機外交不是虛弱的標誌,而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急迫。」不過,柏林決心避免在外交努力中單獨行動。同其他夥伴國一樣,聯邦政府也認為,俄羅斯的軍事幹預是對國際法的明確破壞;聯邦政府也加入了對G8峰會準備工作的抵制。另一方面,柏林對經濟制裁依然採取懷疑態度。原因之一是,德國在經濟上同俄羅斯的聯繫幾乎超過任何其他一個歐洲國家。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則力求使普丁知道,德國的克制也是有限度的。施泰因邁爾強調要保持一種威脅態勢。他警告說,如果俄羅斯不走出具體的妥協步驟,在歐盟峰會上將肯定作出決定,採取反制措施。至於它們將是怎樣的措施,他沒有說明。

作者:Nina Werkhäuser,/ Mathias Bölinger 編譯:凝煉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