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背景:恐怖主義、石油、沙烏地阿拉伯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3日

恐怖組織將打擊目標轉向了石油,而石油產量最大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不僅如此,沙烏地王室同西方尤其同美國之間的特殊關係,使其更成為恐怖分子的眼中釘。但即便在發生了油田襲擊案之後,沙烏地仍然堅持其提高產量以保持世界油價穩定的既定方針。

當前的油價升至20年來的最高點圖片來源: AP

周末發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城市胡拜爾的綁架事件造成了22人的死亡。被綁架者幾乎都是外國石油行業的專家。死者中有一名美國人,一名英國人,一名義大利人,8名印度人及一名瑞典人。這次綁架造成世界性石油價格的上漲。基地組織聲稱他們是這次綁架的始作俑者。

到目前為止,恐怖分子還沒有襲擊過油田。但這一綁架外國石油專家事件表明,恐怖分子的行動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在一份自稱為基地組織發表的聲明中,恐怖分子宣稱發生在胡拜爾的血腥屠殺事件是他們所為。外國入侵者長期以來一直在掠奪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礦產資源,而現在他們給這些入侵者了一個沉重的打擊。

沙烏地阿拉伯王室與西方國家的緊密合作以及密切的共同利益一直被伊斯蘭狂熱分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認為,西方國家為了獲取石油利益而支持在他們眼中十分腐敗,並且早已背離了伊斯蘭教義的沙烏地王室。沙烏地王室也為了感謝西方國家對它的保護,決定在石油危機時期增加石油產量以穩定石油價格,正準備在石油輸出國會議上堅持推行它的立場,甚至不惜採取單獨行動。

利雅德這樣做並不困难,因为沙烏地阿拉伯具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儲藏,有五個大油田,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其在石油生產方面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其它國家。

此外,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還將沙烏地看成是可以信賴的產油國:美國的石油消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一半依賴進口,而進口石油的很大一部分来自沙烏地阿拉伯。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美國企業在沙烏地開發了第一個油田,並且長期從石油生產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儘管沙烏地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公司,但並沒有對兩國的友好關係造成影响。美国仍舊是沙烏地阿拉伯最密切的石油貿易夥伴。

為了使購買石油支付的美元回流,美國還與沙烏地進行其它方面的貿易往來:華盛頓向沙烏地出售軍火,派遣專家,並在科威特戰争结束多年後一直在沙烏地阿拉伯駐軍以保障沙烏地的安全。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沙烏地王室在各方的壓力下才不得不請求華盛頓從沙烏地撤回軍隊。

由於石油工業方面的工作收入可觀,因此美國及西方的石油專家們繼續滯留在沙烏地。雖然沙烏地本國以及其它阿拉伯國家和亞洲國家的專家也陸續加入了這裡的石油開采工作,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專家仍牢牢把持著石油這塊領地。不僅可觀的薪水收入吸引著這些石油專家,石油公司也希望能夠在沙烏地有自己的代表。

恐怖分子殘殺石油专家的事件可能會減少外國專家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數量。而專家們在未來也不得不改變一下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帶家屬或者將家屬轉移到比較安全的阿聯酋,但他們絕不會輕易放棄這份收入頗豐的工作。如果出現外國專家大批撤離的情況,沙烏地王室就將面臨困難的局面。因為石油佔沙烏地出口總額的95%。減少石油生產是利雅德難以忍受的。特別是這個過慣奢侈生活的國家已經難以適應「儉朴」的生活了。

能夠讓人感到一絲安慰的是,恐怖分子只想推翻沙烏地王室,自己掌握政權。而他們政權後也需要石油的收入。因此破壞油田或者嚴重損壞油田設備並非他們的利益所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