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布會晤言之無物
2006年4月25日「西方對中國存在著由各種猜測和利益而滋生的畏懼,談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對美國正在形成的挑戰、談屬於中國的未來。這些話大多帶著恐怕自己沒落的語氣。為什麼我們不像對待其它國家一樣,把中國既看作是經濟上、也看作是政治上的機遇和風險,可以利用或避免呢?數十年來外國在政治上對北京政權的特殊處理,使得與中國對話變成了一種可悲的形式,無論人權問題、北韓和伊朗核問題或貿易和貨幣問題,都是這樣。布希最近與胡錦濤的會晤再次表明了這一點。
就像說美國能統治世界一樣,認為中國將替代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的想法也很成問題。中國雖然是一個新興國家,但在亞洲還遠不是佔主導地位的國家,更不用說是世界強國。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經濟、知識和政治上具有極大潛力的印度崛起的速度並不亞於中國。世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由多極組成,它們互相競爭,但也互相補充。在這樣的多極結構下,全球進行的政治對話必須更為公開化。對待中國,西方不應自己畫地為牢,犧牲自己的政治信仰。」
法蘭克福評論報也認為,中美首腦會談並沒有解決兩國在貿易和外交上的分歧,其原因是雙方的「利益不同」。該報寫道:
「在外交上,中國領導人首先想的是必須給興旺發展的經濟提供能源。對北京來說,只要蘇丹和伊朗政權向中國提供石油,達爾富爾地區的種族屠殺或德黑蘭的核威脅就無關緊要。儘管北京聲稱要使人民幣升值、保護智慧財產權,但它並沒有多大的興趣根本改變貿易狀況。只要西方的康采恩向中國投資數十億、數百億,只要世界要求廉價的『中國造』產品,北京就可以確定貿易條件。中國企業竊取西方技術,以便更快與國際接軌,也在意料之中。
所以北京做出讓步的可能性很小,它只是在政治上做一些修飾。為了安撫美國國會中要求對中國科以懲罰性關稅的批評人士,胡錦濤帶著一本支票來到美國。為了轉移人們對中國盜版的注意,中國的電腦生產廠家聯想與美國微軟簽訂了購買軟體的合同。胡錦濤訪問前,因缺乏宗教自由而受到批評的北京政府對達賴喇嘛和梵蒂岡發出了非同一般的和解聲音。但在共產黨一黨統治和警察控制國家等根本問題上,北京沒有做出一毫米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