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胡錦濤不會推動政治改革

瀟陽2007年7月3日

胡錦濤6月25日黨校講話在中國官場和官方媒體被賦予聖諭的地位,並掀起了學習的高潮。德國之聲記者瀟陽認為,這篇被視作為十七定調的講話的新意就在於毫無新意,它表明「求穩」是胡錦濤的最基本執政風格,他為首的第四代中共領導層仍然跳不出鄧小平政治實用主義的窠臼,沒有實施真正政治改革的氣魄與智慧。

這次該出手了吧?圖片來源: AP

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講話歷來都是全黨全國的政治最高指示,這在文革結束三十年後仍然如此。掀起學習最高指示的熱潮是官方媒體的任務,因此胡錦濤6.25講話受到熱捧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眾所周知,高潮可以是製造出來的假象,胡錦濤「聖訓」是否真的能在由普通中國人組成的中國社會上掀起高潮,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對於聽貫了政治八股和空洞口號的中國民眾來說,「幾要「」幾堅持「」幾一定「」幾中心「」幾代表」這樣的宏偉表述是遠不如股市的百分點那麼有實際意義。

但是,對於中國政治觀察者來說,胡錦濤6.25講話無疑具有為即將召開的十七大定調的參考意義。十七大的最大懸念便是胡錦濤在成為無可置疑的最高政治領袖後,是否不再韜光養晦,在政治改革上大膽亮劍,超越鄧小平和江澤民都不能跳出的意識形態禁錮,提出新的政治發展模式。2002年底開始的「胡溫新政」雖然沒有突破性的政治舉動,但它在政治上採取了更加開明的姿態,開始將社會公正與人本作為考量納入政策價值指向,這使得人們對言行謹慎、行事低調的胡錦濤充滿了善意的期待,期待他會露出真面目,大膽推進政治改革。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中共官方媒體內部似乎受到上邊的暗中鼓勵,大打討論「社會民主主義」的擦邊球,更讓人對十七大和突破性政治改革浮想聯翩。

不管各級官員們和官方媒體從胡錦濤6.25講話中挖掘出多麼深遠和重大的意義,胡錦濤實際上只強調了一句話,那便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謂的「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與社會和諧、堅定不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並沒有跳出鄧小平制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框架,「和諧社會」固然有著鮮明的胡氏烙印,但是它更像是一個美好願望的模糊表述而不是一個有著嚴謹內在邏輯性的政治理念。

再看看「科學發展觀」。其實,對自然科學的迷信一直是中共意識形態的一部分,「科學發展觀」無非是「科學社會主義」的與時俱進式的表述,它在本質上是與「以人為本」有諸多矛盾之處,而中共官方天真地認為,一項決策(政治的、社會的或者是經濟政策的)一旦是「科學的」,那必定便是具有了無可指責的合法性了。

「中國特色」實際上就是為一切可能的政治決策打下了日後辯解的狡猾鋪墊,它實際上是等於在說,因為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一項政治決策或政策就不必用接受普遍價值上的判斷。如果深入追究,你可以甚至將「中國特色」理解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一信條。「中國特色」是一種循環論證模式,例如套用到政治改革上就可以是這樣論證:多黨制和議會民主可能是好的,但是那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特色);一黨專制在合法性上無疑難以成立,但是因為它符合中國的國情特色,因此它對中國來說是更實用的。

胡錦濤6.25講話中明確地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定義為中共政治發展的第一要義,這無疑表明,胡錦濤無意啟動超越鄧小平實用主義政治的改革。在這一實用主義政治理論中,「穩定」是唯一可循的價值取向,而真正的政治改革恰恰必然是一種對「穩定」的政治價值規範的突破。因此,不用等到十七大,我們就可以大膽預言,胡錦濤不會在政治改革上有大動作,在維護政治穩定中謀求國民經濟發展和提升國力是他的沿襲自鄧小平的基本執政思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