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21009 Weiwei München

2009年10月13日

艾未未是在世界範圍內名氣很大的一位中國藝術家。於1957年出生的艾未未童年時代經歷了中國政治體制的壓迫性,他的父親、詩人艾青在毛澤東時代不得發表作品,並於1958年到1975年期間被下放到農村勞動。艾未未本人是中國現行政治制度的激烈批評者,他從今年10月12日到明年1月17日期間在德國慕尼黑舉辦個人展,題目叫作"非常抱歉",意在諷刺當權者和貪婪的銀行家在過去幾年中不斷道歉但卻沒有實際後果,因此十分不可信。

艾未未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的外牆成了展板,展館正面一百多米長的外牆上掛滿了9000個塑料的白紅藍綠黃五種顏色的書包,並組合形成了一行巨大的漢語句子:她在這個世界上幸福生活了七年。這是一位在去年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女兒的母親說的一句話,她的女兒被埋在了倒塌的校舍廢墟中。艾未未說:"學校的樓房倒塌了,成千上萬的人失蹤了,其中有數千名孩子,但是政府不願意公佈遇難者名單,也沒有去調查樓房為什麼倒塌。"

這一排漢字如同展示在慕尼黑城市心臟中的一句控訴。展覽還沒有正式開始,它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了中國的腐敗政客。因為艾未未認為這些政客應該為上千名小學生的死亡負責。他說,在建築學校校舍時有偷工減料的行為,所以才有那麼多校舍倒塌,但是在中國沒人關心這個話題。艾未未說:"這個國家漠視窮人的權利,這是21世紀獨裁政府的本性。"

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外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艾未未在批評共產黨時從來都是口無遮攔。警方總是對他進行威脅,要他閉嘴。幾周前艾未未遭到警察毆打,導致他腦部受傷,因此他前不久進行了一次手術治療。

艾未未的藝術是他的替代性政治表達,他的作品是以當代中國的變化為題材。例如,他的一個作品是把一個有6000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的瓦罐塗上廉價刺眼的工業顏料。他還把為新住宅和商場讓位的被拆除寺廟的木頭和桌子作為素材,製作成數件作品,作品中那些粗壯的木頭穿透古舊木桌面,既傳達出粗暴,又表現出優雅。他說:"在中國我們是另外的方式對待歷史的。在文革中,那些毀壞有價值的東西的人被看作是好的毛派。我們今天對歷史文物仍然缺乏尊重。"

展出的藝術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中國傳統美學裝飾的背景下,艾未未的作品反映出中國現代化過程的野蠻和肆無忌憚的破壞。試圖控制知識和記憶是獨裁體制的本質,大部分中國年輕人都沒聽說過1989年的對民主運動的鎮壓。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德國,納粹政府也決定人們能回憶什麼和不能回憶什麼。艾未未在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中也抓住"控制"這一主題。他特別指出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的特殊歷史,這幢樓是希特勒當時下令建造的,用以展出那些他認為是沒有墮落的德國藝術作品。

在展館的中央大廳,艾未未鋪了一塊長35米寬10米的地毯,這是他專門為到慕尼黑展出而特製的,但第一眼乍看上去根本看不出來,因為地毯的顏色和圖案都和大廳的瓷磚一模一樣。在這塊地毯上,艾未未安放了足足一百個樹干和樹根,讓那些地下的東西到了地上,讓那些以前看不見的東西進入人們的視野。艾未未說:"我是被迫與政治體制打交道。因為如果我不說話,就成為了體制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我在那裡生活,我作為藝術家必須與政治打交道。"

中國的社會與政治現狀是艾未未作品的主題。因此他總是要返回家鄉。他要做一個公開的批評者,要成為體制中的一根刺。

作者:Silke Ballweg/瀟陽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