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英國退盟 英中「黃金時代」終結?

Thomas Kohlmann2016年7月13日

多年來英國政府與中國關係密切,其主要原因是為了吸引中國投資。但是自英國舉行退盟公投以來,中國投資商對在英國投資的不確定感增加。

Großbritannien, Xi Jinping auf Staatsbesuch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P. Xinglei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年來,英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日益密切,這首先要歸功於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投資商尤其對英國的能源和房地產領域進行了上百億歐元的巨額投資,兩國間的經濟關係被譽為進入"黃金時代"。中國領導人在這個島國訪問時受到隆重、慇勤的招待,儘管該國的批評人士諷刺奧斯本在討好中國。2015年10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時,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甚至邀請這位中國領導人前往距倫敦足足一小時車程的白金漢郡的一個村莊酒館品嘗啤酒、魚和炸薯條。

當時,習近平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希望英國留在歐盟。中方表達這樣的願望毫不奇怪,因為中國在這個島國擁有的利益價值上百億歐元。最近15年來,英國成為中國投資商在歐盟最重要的投資目標。自2000年以來,中國人在英國的投資高達122億歐元,幾乎比德國多一倍。中國人在德國總共投資68億歐元,排名第二。作為回報,英國也在歐盟夥伴中積極維護中國的利益。如果英國不再是歐盟的一部分,英中兩國間的這種友好關係今後將如何發展呢?

習近平訪問英國受到隆重歡迎圖片來源: Reuters/J. Tallis

中國在歐盟的首位朋友

駐北京的一位西方外交官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就談到:"英國領導人一直強調,他們在西方和歐盟全力袒護中國的利益。"因此英國的退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家鄭朝宇(音譯)認為,今後中國投資商將對英國市場抱有負面印象。"這對英國的投資市場將是一個打擊。"

中國官方報紙《環球時報》評論員也認為,現在出現了一種英國、中國和歐盟皆輸的狀況。他說:"這意味著一種雙輸的局面。"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預言,未來英國將重新退回到對中國無足輕重的地位。"英國擁有300年的歷史。在其鼎盛時期,英國是在全世界擁有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國。現在卻又將重新返回原起點。"

歐洲失去份量

柏林墨卡托研究所歐盟-中國政策部負責人加斯珀(Jan Gaspers)認為,對於中國來說,英國舉行退盟公投的另一個結果是世界政策的權力中心繼續向亞洲轉移。他說:"在中國人看來,歐盟現在就已經輸了。"中國的政治精英們普遍擔心的是,英國的公投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有可能其他歐盟成員國也跟著宣佈退盟。

多數英國人贊成退盟圖片來源: Reuters/T. Melville

加斯珀感到擔憂的是,如果歐盟繼續衰落,中國會首先擔憂歐洲內部市場萎縮以及中國產品出口歐洲受到限制。他說,"北京也非常擔心歐元區解體。"如果歐元區解體,預計外幣兌換率將出現動蕩,並且將對中國產品在歐洲的交易產生負面影響。

曾經在2007年至2013年年擔任德國駐華大使的施明賢( Michael Schaefer)認為,目前的歐中經濟關係不太可能急劇惡化。他說:"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脫離歐盟之後,中歐雙邊經濟交流當然會減少。但是英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在整個歐中經貿交流中所佔的比例遠不如德國。僅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就佔整個歐洲對華貿易的三分之一多。"

英國退盟後給中英貿易帶來的後果現在還難以估量。一切都將取決於英國是否繼續作為歐洲內部市場的一部分。

最後的王牌-倫敦金融中心

談到中國的未來戰略,所有觀察員都認為英國退盟會削弱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前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說:"迄今北京一直有意將倫敦作為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然而現在已經不可忽略地將目標轉向法蘭克福。可以預見,在涉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問題上,中國會繼續將倫敦放在首要位置。不過法蘭克福也將變得日益重要,因為未來幾年,中國將繼續在歐洲市場進行顯著投資。"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北京受到友好接待圖片來源: Reuters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柯爾(Philippe Le Corre)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將不會完全放棄英國,而是將客觀地看待其未來的重要性。在中國看來,未來的英國是一個以金融服務行業為重點的中等國民經濟體,其工業則幾乎不值一提。"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