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茶館》漢堡再「開張」 德「茶客」 紅了眼眶

安靜2015年7月4日

時隔35年,中國經典話劇老舍《茶館》再次在漢堡上演。三位主演梁冠華、濮存昕和楊立新以及在德國學習過話劇的馮遠征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講述你所不知的「茶館」故事。

Theaterstück Das Teehaus von Lao She
圖片來源: People's Art Theatre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很感動,這三位老人的故事令人揪心……" 來自漢堡的旅遊部落格博主Ulrike在談話劇《茶館》觀後感的演出時突然哽咽,眼眶濕潤。這位"中國迷"看過原著的德文版,她覺得有幸能看到話劇著實別有一番滋味。

其實,這不是《茶館》首次和德國觀眾見面。早在1980年秋,北京人藝的這部不朽經典就已在德國十多個城市巡演,所到城市的德語媒體對其贊賞有嘉,字裡行間透露出對這一"遙遠神秘國度"的好奇。

現如今,作為中國第一部"走出去"的話劇,《茶館》在時隔35年後又來到漢堡。擁有1200個座位的德意志劇院座無虛席。觀眾中有從德國各地趕來的華人,也有不少當地話劇迷。26歲的Juliane第一次看中國話劇,她說,相較她看過的無數德國話劇,《茶館》的佈景更加複雜精緻,角色之多更是令她驚訝不已。

中國名角:深受德國話劇影響

Ulrike提到的三位老人是指由梁冠華、濮存昕和楊立新飾演的王掌櫃、常四爺和秦二爺。第一次來德國演出的梁冠華告訴記者:"德國是一個戲劇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很多戲劇人都來這裡學習借鑑,35年後《茶館》再來德國,希望得到觀眾的喜愛和認可。"

濮存昕:能在德意志劇院演出《茶館》很有意思圖片來源: DW/Juan Ju

說到德國戲劇對中國話劇人的影響,三位主演頓時打開話匣子暢談起來。濮存昕說: "中國的現代戲劇很多是看到了德國和歐洲的戲劇。特別是德國戲劇藝術家對我們有很好的影響。"他還提到了以三人於90年代一起出演過的德國導演弗利姆(Juergen Flimm)指導的畢希納(Georg Buechner)的名劇:"那個導演真的挺厲害的"。

楊立新補充說:" 是,那個時候,我們和弗利姆在一起交流就沒有障礙。只不過是你的手法多一點,我的手法單調一點, 他讓我們看到另一種樣式的話劇,也是演得很活躍,也是很吸引觀眾的。"

濮存昕眼中的中德觀眾

曾於2011年和2013年先後攜話劇《說客》和《刺客》來德演出的濮存昕對德國觀眾並不陌生,他感慨地說:" 德國的文化形態上對思想哲學的興趣點較多,德國人思想上的快樂是很活躍的,他們會用腦子看戲,真的是這樣的。而中國的藝術好像在思想和哲學這方面跟德國的觀眾不太一樣,我們更多的想受到感動。"

歷史悠久的漢堡德意志劇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 Scholz

漢堡德意志劇院建於1900年,是德國最大的劇院。能在這裡演出《茶館》,濮存昕認為很有意思,他說:建築和戲劇兩者都有歷史的沉澱,《茶館》是一部以敘事為主要陳述方式的傳統劇。而且這個劇場的結構非常棒,從距離、角度和空間感而言,和觀眾的感覺非常好。"

美中稍有不足

有人說,新版話劇《茶館》相較老版的亮點之一就是馮遠征飾演的善良怕事、怕丟面子的松二爺。因為種種原因,此次《茶館》 來德僅在漢堡進行7月2日和3日的兩場演出。 第一場演出結束,曾經在德國學習過兩年話劇的馮遠征向記者介紹,這是他首次和自己的劇團回到熟悉的德國,感覺特別親切,也很高興讓華人和德國觀眾看到中國的經典之作在延續。他意猶未盡地說:"唯一的小遺憾就是只能在一地演出。"

回想演出結束時觀眾的反應,馮遠征笑著說:"中國觀眾大聲叫好可能會让一般只會努力認真鼓掌的德國觀眾感到驚訝。"他認為,謝幕在德國的劇院裡是一種表演的延續,所以他們會有長達十分鐘甚至更長的鼓掌,就不斷地讓演員謝幕,這是德國觀眾的一種習慣或是禮貌。

「謝幕在德國的劇院裡是一種表演的延續」圖片來源: DW/Juan Ju

相比35年前的同聲傳譯,馮遠征覺得德語字幕可能會更多影響觀眾對話劇語言的理解。確實,不少德國觀眾在對話劇贊不絕口的同時,也表達出對字幕有延時現象等問題的遺憾。一位老先生苦笑道:"雖然不影響對整個劇的理解,但有時候台上的人已講了很多話,字幕卻還是那一句沒變,感覺很奇怪。"

記者在演出現場發現,表演過程中全場多次哄堂大笑。但當出現雙關語和俚語等笑話,例如話劇中小唐鐵嘴詮釋"托拉斯就是拖進來,拉進來,不聽話就撕兩半",台下中國觀眾由衷而笑,德國觀眾則一片安靜。 馮遠征也惋惜地說,翻譯因素可能會讓德語觀眾看這部戲時有些損失。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