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蔡英文:「不會把安全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2025年11月10日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周一在柏林一場會議上發表演講,表示台灣晶片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增強了台灣的防禦能力。她也表示,台灣「不會把安全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對於蔡英文此行,柏林方面的表態是這是一次私人行程。

圖為台灣前總統蔡英文
針對這次蔡英文前往柏林參加會議,一位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蔡英文訪問柏林是私人行程,沒有安排政府代表會面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周一(11月10日)在柏林「自由會議」(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上表示,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人工智慧定義力量的新時代,台灣的晶片產業,是全球繁榮的基石。」

蔡英文說,這是她時隔近15年再度訪問德國,並提及今年的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36周年,至今仍然是「民主戰勝威權最鮮明的象徵」。她指出,全球的民主制度正遭遇日益嚴重的挑戰,近年台灣面對的認知作戰、資訊操弄等手段,最終也出現在歐洲。

她以俄烏戰爭為例,指俄羅斯除了入侵多國領空,還破壞包含海底電纜在內的關鍵基礎設施,這顯示歐洲和亞洲的威權政體所使用的手段也很相似。

蔡英文表示:「我們的鄰居認為透過持續的影響行動、灰色地帶作為與軍事演習,可以讓台灣人陷入恐懼或麻木。但事實恰恰相反。」

「今天,台灣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線;但明天,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面臨同樣的挑戰。」

蔡英文呼籲民主國家加強合作、強化防衛,「面對威權挑戰,韌性是民主存續的關鍵。」

此外,蔡英文提及七大工業國集團(G7)、歐盟、美國與德國聯邦議會近年來涉及台灣的聲明,「這些都展現了國際社會對台海穩定的關切與重視。這樣的聲音,讓北京明白:台灣並不孤單;也讓台灣人民感受到世界的支持。」

蔡英文還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願意承擔我們應盡的責任,不會把安全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德國回應蔡英文訪問:私人行程

台灣在歐洲僅與梵蒂岡保持正式外交關係,但包括英國、法國、立陶宛和波蘭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曾允許現任或前任台灣高級官員進行訪問。

在蔡英文訪問德國前,台灣副總統蕭美琴也於上周五(7日)赴布魯塞爾參加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2025年峰會,並發表演說,引發了北京不滿抗議。

針對這次蔡英文前往柏林參加會議,一位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蔡英文訪問柏林是私人行程,沒有安排政府代表會面。中國則尚未對此回應。

根據柏林「自由會議」網站訊息,這場會議由柏林旅遊局、阿克塞爾‧施普林格自由基金會和世界自由會議聯合發起。德國聯邦議會議長克勒克納(Julia Klöckner)、德國教育部長普裡恩(Karin Prien)出席。大會有60多位國際嘉賓致辭,來自台灣的還有前數位部長唐鳳。中國流亡藝術家巴丟草也將參與討論。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