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蘇德密約 吞併波羅的海三國

Efim Schuhmann | Daria Bryantseva
2019年8月23日

1939年8月23日,前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秘密協議——也就是《莫洛托夫 - 裡賓特洛甫條約》,約定蘇德互不侵犯。該條約制定了分割波蘭的計劃,同時也決定了波羅的海國家歸屬蘇聯的命運。

Bildkombo Hitler und Stalin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Heritage Images/Ann Ronan Pictur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莫洛托夫 - 裡賓特洛甫條約》的一個秘密備忘錄製定了分割波蘭的計劃,同時也決定了波羅的海國家歸屬蘇聯的命運。芬蘭,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也被宣佈屬於蘇聯感興趣的地區。同樣令全世界,也令蘇聯和"第三帝國"的人感到震驚的,是9月28日雙方又簽署了《邊界友好條約》。事實上,史達林和希特勒自1938年以來就準備建立德蘇聯盟。希特勒尤其迫不及待,他希望在秋天的雨季到來之前開始對波蘭的進兵。

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同蘇聯兩簽署"莫洛托夫 - 裡賓特洛甫條約",僅一周後,德國便進攻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周後,蘇聯軍隊也佔領了波蘭領土。隨著德軍和"兄弟"般的蘇聯紅軍在佈雷斯特(Brest)的會合並進行了儀仗表演後,攻佔波蘭的戰役勝利結束。當時蘇軍指揮官克裡沃舍因(Semjon Kriwoschein )和德軍的古德裡安(Heinz Guderian)將軍肩並肩地站在一起。兩年後,古德裡安的裝甲兵團挺進到莫斯科的前沿。 兩國間的"蜜月"結束。

2戰時的蘇軍指揮官克裡沃舍因和德軍的古德裡安將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史達林的意圖

德國和俄羅斯的歷史學家一致認為,希特勒簽署條約的目標非常明確。但史達林是怎樣考慮的,還存在爭議。 俄羅斯著名記者索洛寧(Mark Solonin)說:"1939年夏天,史達林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地面部隊。他完全可以明確地告訴希特勒,只要德國進攻波蘭,蘇聯的百萬大軍第二天就可抵達波蘭邊境。這樣的話就不會爆發戰爭。但史達林沒有去打擾希特勒。"

德國歷史學家甘岑米勒(Jörg Ganzenmüller)認為,史達林主要是出於戰略考慮。他說: "史達林知道,希特勒遲早將進攻蘇聯,他非常瞭解希特勒的'生命之源計劃'。他的考慮是:如果德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爆發戰爭,希特勒不敢雙線作戰。在此期間,蘇聯可能趁機進一步加強軍事力量。史達林始終擔心資本主義列強聯合起來,共同入侵蘇聯。所以他的目標是引發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生戰爭。這一戰爭對於史達林來說才是安全保障,而不是條約本身。"

在莫斯科發生逆轉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 Wjatscheslaw Molotow)和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在莫斯科簽署條約之後,史達林舉杯祝福"元首"身體健康。莫洛托夫在最高蘇維埃的一次會議上讚揚希特勒的"和平意圖"。他稱西方盟國反對希特勒的戰爭"毫無意義,是犯罪行為"。之後莫洛托夫在柏林受到希特勒、戈林和赫斯的熱情接待。

在簽署條約後的22個月,蘇聯媒體對納粹不再有任何攻擊言論。反法西斯電影在電影院被禁止,包括根據福伊希特萬格( Lion Feuchtwanger)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奧本海姆家族"。劇場上演的劇目也不再有反法西斯內容。

秘密警察和經濟界受益

1939年希特勒與蘇聯簽署邊界友好條約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條約的簽署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上對兩國政府都有好處。 1939年8月下旬至1941年6月22日,莫斯科為納粹德國提供石油產品、糧食,而且還有鎳、錳和鉻礦石,磷酸鹽以及木材等原料。反過來,"第三帝國"為蘇聯提供戰鬥機、炸藥和炸彈、廣播電台和工業設施,甚至"Lützow"巡洋艦。

歷史學家甘岑米勒說:"1939-1941年之間的德蘇合作,最重要的不是兩國之間的軍事合作,而是大規模的經濟合作。"

此外,蘇聯秘密警察與德國蓋世太保之間也建立了一種"夥伴關係"。根據一項經蘇聯領導人批准的秘密協議,蘇聯可以將生活在那裡的反對希特勒的德國和奧地利公民,也就是反法西斯戰士,引渡德國。他們中的數十人 ,其中包括著名的德國共產黨人瑪格麗特‧布伯- 諾伊曼 (Margarete Buber-Neumann)被交給了蓋世太保。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慘遭殺害。

史達林的錯誤估計

索洛寧認為,"史達林是輸家"。 他說,史達林"錯誤的估計了力量對比。他以為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那樣,開始一場時間漫長的廝殺。但早在1940年的5、6月間,法國實際上已經崩潰。希特勒控制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史達林打算戰後以最高法官的形象為滿目瘡痍的歐洲進行裁決,但該計劃成為泡影。"

甘岑米勒說:"直到1941年6月22日,史達林一直認為德國不會進行雙線作戰。" "這一戰略未能奏效,令史達林感到震驚和失望。因此他在戰爭開始後三個星期沒有公開露面。他之前的計劃,就像紙牌屋一樣垮掉了。"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