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游德國(1)
2015年5月5日德國旅遊紀念品
來德國遊玩,回中國難免要帶些紀念品饋贈親人好友。還在為送什麼禮品而發愁嗎?來看看德國有哪些特產吧!
德國傳統的皮褲
傳統的皮褲對於德國來說就像啤酒節上的啤酒不可或缺。當然千萬別讓一個北德人聽到你說這樣的話。人們所熟知的皮褲其實是阿爾卑斯山南部地區的傳統裝束。南部的男性穿通常在特殊場合下才會穿上皮褲。在一般百貨商店裡,花65歐元您就買到一條皮褲。
Haribo軟糖
1922年Haribo公司發明了這種甜食,但該公司在各國銷售的軟糖的配方有異。據非正式測試者評價,德國版的Haribo軟糖比美國版的果味更濃。會不會是因為它們的顏色都取自天然的食材,如菠菜、蕁麻和胡蘿蔔?
《格林童話》
德國童話大道路經《格林童話》中許多虛構和真實存在的城鎮。在旅遊途中,順便買上一本德國歷史上最暢銷書之一—《格林童話》。這被書已被翻譯成160多種語言。
交通小綠人
前民主德國的交通心理學家佩格勞(Karl Peglau)創造了這個東德交通小綠人號誌。兩德統一以後,這個帶著帽子的小綠人差點就被其西德同僚取代。設計師漢克豪森(Markus Heckhausen)主張為小綠人賦予新的功能。太陽鏡、水杯、冰格、黑板……小綠人隨處可見,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圖標。
德國布穀鳥鐘
黑森林的紀念品商店裡的基本手工款售價低於200歐。奢華款則3000歐起步。對於那些只想飽眼福的遊客來說,不妨去參觀今年11月3日在富特旺根德國鐘表博物館舉行的有關布穀鳥鐘的特別展覽。
德國烤腸
二戰期間,柏林一位家庭主婦發明了這道菜:豬肉腸配番茄醬和辣椒醬加咖喱粉,隨後演變成備受歡迎的小吃。柏林甚至有一個專門介紹香腸的博物館。如果不方便將烤腸熟食裝入行李的話,不妨在超市裡買些咖喱番茄醬和單獨包裝的香腸,回家慢慢享用。
聖誕裝飾品
許多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聖誕裝飾品均始於德國。玻璃綵球誕生於1830年左右的德國勞莎(Lauscha)鎮裡的一個吹氣玻璃作坊內。木製的聖誕裝飾燭台和煙香小人則來自德國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地區。
柏林牆遺址殘片
155公里長的柏林牆從曾經壓制的象徵變成如今頗受追捧的紀念品。小販們向遊客兜售著塗有涂鴉的柏林牆遺址殘片。柏林牆紀念館的一位發言人提醒,這些殘片可能不是真的。然而,一家奢侈飯店卻向客人提供錘子,客人可以敲下一塊屬於自己的柏林牆帶回家。
德國喜姆娃娃
俏皮可愛的喜姆娃娃(Hummel)的原型是喜姆修女。1935年被推出的喜姆娃娃在二戰結束時被美國士兵作為禮物從德國帶回家鄉。如今,喜姆娃娃粉絲俱樂部已在全球擁有10萬多會員。
乾杯!
沒有什麼能比德國的清啤酒更能代表德國!而喝啤酒則最好是用德國傳統浮雕啤酒杯。這種啤酒杯有陶制的,也有用瓷器、玻璃或白蠟製成的。
德國旅遊紀念品
來德國遊玩,回中國難免要帶些紀念品饋贈親人好友。還在為送什麼禮品而發愁嗎?來看看德國有哪些特產吧!
德國傳統的皮褲
傳統的皮褲對於德國來說就像啤酒節上的啤酒不可或缺。當然千萬別讓一個北德人聽到你說這樣的話。人們所熟知的皮褲其實是阿爾卑斯山南部地區的傳統裝束。南部的男性穿通常在特殊場合下才會穿上皮褲。在一般百貨商店裡,花65歐元您就買到一條皮褲。
Haribo軟糖
1922年Haribo公司發明了這種甜食,但該公司在各國銷售的軟糖的配方有異。據非正式測試者評價,德國版的Haribo軟糖比美國版的果味更濃。會不會是因為它們的顏色都取自天然的食材,如菠菜、蕁麻和胡蘿蔔?
《格林童話》
德國童話大道路經《格林童話》中許多虛構和真實存在的城鎮。在旅遊途中,順便買上一本德國歷史上最暢銷書之一—《格林童話》。這被書已被翻譯成160多種語言。
交通小綠人
前民主德國的交通心理學家佩格勞(Karl Peglau)創造了這個東德交通小綠人號誌。兩德統一以後,這個帶著帽子的小綠人差點就被其西德同僚取代。設計師漢克豪森(Markus Heckhausen)主張為小綠人賦予新的功能。太陽鏡、水杯、冰格、黑板……小綠人隨處可見,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圖標。
德國布穀鳥鐘
黑森林的紀念品商店裡的基本手工款售價低於200歐。奢華款則3000歐起步。對於那些只想飽眼福的遊客來說,不妨去參觀今年11月3日在富特旺根德國鐘表博物館舉行的有關布穀鳥鐘的特別展覽。
德國烤腸
二戰期間,柏林一位家庭主婦發明了這道菜:豬肉腸配番茄醬和辣椒醬加咖喱粉,隨後演變成備受歡迎的小吃。柏林甚至有一個專門介紹香腸的博物館。如果不方便將烤腸熟食裝入行李的話,不妨在超市裡買些咖喱番茄醬和單獨包裝的香腸,回家慢慢享用。
聖誕裝飾品
許多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聖誕裝飾品均始於德國。玻璃綵球誕生於1830年左右的德國勞莎(Lauscha)鎮裡的一個吹氣玻璃作坊內。木製的聖誕裝飾燭台和煙香小人則來自德國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地區。
柏林牆遺址殘片
155公里長的柏林牆從曾經壓制的象徵變成如今頗受追捧的紀念品。小販們向遊客兜售著塗有涂鴉的柏林牆遺址殘片。柏林牆紀念館的一位發言人提醒,這些殘片可能不是真的。然而,一家奢侈飯店卻向客人提供錘子,客人可以敲下一塊屬於自己的柏林牆帶回家。
德國喜姆娃娃
俏皮可愛的喜姆娃娃(Hummel)的原型是喜姆修女。1935年被推出的喜姆娃娃在二戰結束時被美國士兵作為禮物從德國帶回家鄉。如今,喜姆娃娃粉絲俱樂部已在全球擁有10萬多會員。
乾杯!
沒有什麼能比德國的清啤酒更能代表德國!而喝啤酒則最好是用德國傳統浮雕啤酒杯。這種啤酒杯有陶制的,也有用瓷器、玻璃或白蠟製成的。
別樣的體驗——大篷車旅館
想嘗試一次露營之旅而害怕遇到壞天氣?波昂的「房中房」大篷車飯店可以滿足這個願望。無論春夏秋冬,人們都可以在這裡過一把露營的癮。
主題旅館
去年一年,到德國旅遊的中國遊客約有160萬人。到今年5月份,遊客數量比這個數字上漲了16.7%。根據德國旅遊中心的估測,未來幾年德國的遊客訪量還會繼續持上漲趨勢。而各式各樣新穎奇特的主題旅館也越來越得到旅遊者的青睞。波昂的篷車旅館就以個性化裝飾吸引了不少遊客。
室內的露營地
顧名思義,這家一年前新開張的旅館特色就在於「大篷車」。旅館主人舍斯勒(Michael Schößler)對廢棄大篷車進行了改造,佈置了五花八門的主題來滿足各路露營客。這些篷車被安置在一個巨大的工廠庫房中,免除了天氣的影響,客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露營的樂趣。
個性化篷車
這15輛篷車大多是從荷蘭進口的。波昂的藝術家索爾(Marion Seul)為每個篷車佈置了不同的主題。比如「大本鐘」、「旅行隊」或者是「鄉村搖滾」。
花朵力量
最受歡迎的是名叫「花朵力量」的篷車,裝飾風格讓人不免想起上個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
獵人小屋
來到這裡住宿的大部分外國客人都來自亞洲。他們尤其喜歡德國氣氛濃重的「狩獵小屋」。
美國房車住一住
除了15輛大篷車之外,旅館還有4輛美國清風房車。經典的拖車、閃亮的拋光鋁飾,這些房車是從美國的基韋斯特進口來的。寬敞的空間是特意為一家人而準備的。
軟臥間
在旅館的室內和室外分別有兩段火車車廂。旅館主人保持了車廂軟臥間的原貌。這裡的主要顧客對像是學校班級出遊的學生或者是多人結伴而行的年輕人。
咖喱香腸配薯條
在廠房的入口處停置了一輛美國校車,它現在被改裝成為一家名叫「包你吃撐」的小吃店。招牌菜式包括德國著名的咖喱香腸配薯條。
平台上的風景
這個廠房的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是休息區。除了早餐之外,這一層可供人們休息放鬆,也可以舉辦各種活動。
篷車宮
旅館經營者舍斯勒是受到了柏林青年旅舍「篷車宮」的啟發才開了波昂的這家旅館。除了普通的飯店房間外,「篷車宮」把一個角落打造成「篷車區」。這個理念在舍斯勒這兒得到了延伸和發展。
聚會狂歡:德國人最喜愛的旅遊地
對許多德國人來說,出門渡假就是去聚會狂歡。馬略卡島最著名的派對場所出了一個晚10點後禁止在沙灘酗酒的規定,令許多旅遊者吃驚不小。他們在尋找新的旅遊目標。
再會巴勒曼6
酒吧、音樂、電影 - 巴勒曼6( Ballermann 6)是西班牙馬略卡島上最著名的派對,尤其受到德國人的青睞。不過,過一會兒,這些開懷暢飲的人們就得結束狂歡了,因為晚10點後沙灘上禁止飲酒。他們只能到別的地方去。但是,哪兒能比這裡更適合狂歡呢?
清晨8點開始第一杯
去馬略卡以南的伊比沙島(Ibiza)島怎麼樣?這個小島從90年代起就以酒吧林立聞名。2011年,音樂雜誌《DJMag》甚至將那裡的迪斯可舞廳「Space」(空間)評為全球最好的迪斯可舞廳。原因也許在其不同尋常的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起這裡就供應烈酒,而且允許在吧檯上喝。
一醉方休
除了馬略卡島外,西班牙本土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最受歡迎的是布拉瓦海岸(Costa Brava)的濱海略雷特(Lloret de Mar ),每年夏天都有許多來自北歐的年輕人到這裡渡假。出門渡假的德國人中大約13%選擇西班牙。聚在一起喝酒目前在西班牙年輕人中也很流行,這可苦了當地居民。
新寵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7月1日成為了歐盟新成員國,但對年輕人來說,這個巴爾干國家早就是聚會俱樂部的成員。茲爾切(Zrce)海灘早已從知心推薦發展成聚會者的麥加。它還有了個別名:克羅埃西亞的伊比沙。德國人也發現了克羅埃西亞,黑紅黃三色夏威夷花環洩漏了這位旅遊者的身份。
在黑海之濱聚會放鬆
養精蓄銳準備晚上狂歡。保加利亞的黑海之濱有著長長的沙灘。這個位於希臘以北的歐盟新成員國不僅受到德國人歡迎,英國人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人也喜歡這個便宜的渡假地。
最重要的是穿橘黃色
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半島(Krim)每年夏天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來這裡聚會慶祝。 kaZantip音樂節就像一個自己的小王國,要簽證、有部長,還有憲法。每年去音樂節的人最多達到17萬。德國人也可以申請入籍,最重要的是要穿橘黃色的衣服,並且帶上好心情。
名流顯貴的聚會地
如果喜歡傳統的聚會,那麼可以選擇法國的聖特羅佩斯(St.Tropez )。從70年代來,這裡就是世界各地的名流顯貴喜愛的渡假地。但對於那些喜歡巴勒曼式狂歡的人們,這裡不太具有吸引力,很難在這裡找到一個花錢不多,想喝多少喝多少的地方。
北海之濱
德國人最喜歡的渡假地是自己的國家。為什麼不去斜爾特島(Sylt)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呢!在石荷州的坎彭(Kampen)的小馬俱樂部,人們通宵達旦地狂歡。這裡曾經是藝術家和作家喜愛的渡假地,這個高雅的地方現在成了狂歡者的最愛。
色彩絢麗的印度果阿
印度的果阿(Goa)70年代是嬉皮士喜愛的去處,現在則是聚會者的聖地。色彩絢麗的果阿聚會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不過去果阿游覽仍然非常值得,因為這裡不僅有聚會,還有大海。
歡迎來到邁阿密
海洋大道(Ocean Drive)是邁阿密海灘最著名、最受歡迎的街道,喜歡聚會的德國旅遊者至少在電視上認識它。很多電視系列劇,比如《邁阿密風雲》,都是在這個經典的渡假勝地拍攝的。白天,人們可以在海灘上沐浴日光,夜晚可以在街頭聚會慶祝。
你好,以色列
他們看上去也許有些令人害怕,但這些拿著水槍的年輕人在特拉維夫的一個廣場上玩得很開心。儘管那裡政局不穩定,但德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到以色列渡假。那裡有漫長的沙灘,無數的酒吧、飯店、夜總會。甚至還有德國人喜愛的咖喱香腸!
德國餐館用餐:你不得不知道的十件事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就餐禮儀。對於初到德國的「老外」來說,瞭解當地的就餐禮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選位子
假如到德國餐廳就餐,客人無需等待面帶笑容、手持菜單的服務生引領其「就座」。一個好處是: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座位。當然,前提是這個座位沒被提前預訂。所以,如果一個陌生人突然坐到您面前和您共用一張桌子也別「大驚小怪」。
菜單不放桌上
一般德國餐廳的桌上不準備餐單。餐桌上最多放著酒水和甜點的價目單。這樣做或許是因為菜單的數量沒有座位多。假如是一大群人就餐,那還得麻煩客人「擠著」一起看。
歡迎光臨
如果您在餐廳成功找到一個座位,可千萬別想著服務生能馬上「飛」到眼前。當您坐下後,首先要做的是用眼睛「搜尋」服務生在哪?並試圖用眼神向他(她)示意:可以點餐了。用餐前後可能會有不同的服務生來服務,客人不必為此驚訝。
餐廳不提供免費水
和其他一些國家不同,冰水不會自動放在餐桌上。原因是德國餐廳不提供免費水服務。不管是蘇打水還是純淨水一律都得付錢。但請注意!通常一杯水和一杯啤酒的價格一樣。
先想想,再決定吃不吃
許多餐廳在正餐開始前都會提供免費的餐前白面包。不過,南德傳統小餐館雖然也提供餐前麵包,比如當地的特產「咸麵包圈」(Brezeln )等,但卻要「精確」收費。
「餐具密碼」
您在半小時前已結束就餐,但餐盤卻一直沒人來收?那可能是您不瞭解「餐具密碼」。餐刀和叉子必須並排擺放在盤子三點鐘或四點鐘方向。這樣服務生才知道,您吃完了。
飲料不加冰
德國餐館的飲料中不加入冰塊是常態。一個普遍的說法是:不含酒精的飲料低於室溫是不健康的。因此,可樂、礦泉水和果汁都是不加冰的。
入廁小費禮儀
就餐結束後人們可能會去趟洗手間。如果看到洗手間前站著一位清潔員,旁邊還擺著一個放「小費」的盤子,您可別奇怪。不管客人在餐館消費多少,準備好50歐分作為「答謝」即可。
「味道好嗎?」
客人在德國餐廳用餐後,服務生在收拾餐桌和結帳前都會問上一句:「Hat es Ihnen geschmeckt?(味道好嗎?)」通常人們都簡短的回答:「Ja.(味道不錯。)」或是禮貌的點點頭。
小費
現在就剩下「你不得不知道的10件事」中的最後一件:「小費」。德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應該給,但不必須給。通常,小費在就餐費用的5%到10%。比如:應付36.4歐元,加上小費後付38歐元到40歐元。
下萊茵地區的工業文化
從科隆(Koeln)到卡爾卡(Kalkar)的德國下萊茵地區,曾經有許多工業廠房、碼頭、採礦場,如今被翻建成了時尚的住宅、餐館、游樂場,所謂工業文化的再利用。
住在吊車裡
100年前,科隆萊茵河沿岸的碼頭貨船來來往往裝卸繁忙的地方,現在這裡成了科隆市中心最時尚現代的商住兩用樓。這座外形設計好似一座吊車起重機的建築,讓人不禁想到這裡的貨運碼頭前身。現在這座建築裡是住宅、辦公場地、餐館、俱樂部等。
露天影院
科隆萊茵河港口還有一個遊艇碼頭,到了夏天,這裡也是一個露天影院。不放映電影的時候,岸邊的這條船實際上是一個主題餐廳:「在夢想中遠航」。
藝術替代武器
杜塞道夫附近的城市諾伊斯(Neuss)的博物館島的場地以前是北約的一個導彈基地,現在經過綠化和修建,成了藝術博物館,一個個露天展亭就在四周環水的花園中。
建築作品展台
杜塞爾多幅(Duesseldorf)的媒體港(Medienhafen)可見各種風格的建築,主要出自現代派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之手。這裡以前是貿易港口,現在還能看到一些碼頭圍牆、運輸軌道、起重機車的遺跡,這些都被列入文物保護範圍。
探險工業廢墟
杜伊斯堡北部的風景公園以前曾是一個煉鋼廠。如今,這裡經過改造,成了一個街心公園,也向遊客介紹一些工業製造歷史,遊客可以攀登高爐或是在儲氣塔裡練習潛水,這裡成了一個體驗博物館。
藝術標誌
杜伊斯堡廢舊的採礦場的廢石場尤其適合作為大型藝術展地,經過修建後,這裡正在展出漢堡藝術搭檔穆特爾(Heike Mutter)和根特(Ulrich Genth)的作品「老虎與海龜-神山」,這是第一部遊客可以步行穿越的過山車。
在下萊茵野營
下萊茵河地區小城維塞爾(Wesel)四周環水,綠草成蔭,中間形成的格拉夫島(Gravinsel)15,16世紀曾是卡拓瑟(Kartaeuser)修士會修道士生活的地方,現在成了房車野營愛好者鐘意的休假勝地,每年4月到10月對遊客開放。
下萊茵的古羅馬痕跡
當年古羅馬人也在萊茵河地區建造了碼頭和其他建築。1988年完工的克桑藤(Xanten)的考古公園就是按照歷史原樣,重建了古羅馬人當年建造的紀念殿,遊客可以重遊歷史,感受當年古羅馬人的生活。
核電站成游樂場
卡爾卡的核電站從未真正投入使用,1995年,這裡被改造成了大型游樂場,除了可以在這裡開卡丁車,還能坐瘋狂過山車、大轉盤纜車,在過去核電站的冷卻塔裡如今還樹立了一座旋轉木馬。
瞭解船舶業
下萊茵地區最大的船舶博物館是位於埃梅裡希(Emmerich)的萊茵博物館。這裡向參觀者介紹德國最重要的河流-萊茵河地區民眾生活和船舶業的訊息。博物館展出150多種船舶類型,從獨木舟到推駁船應有盡有。
享受岸邊美景
如同許多萊茵河沿岸城市一樣,埃梅裡希也把沿岸開發成遊客觀光和居民消遣的好去處。從2007年起,人們可以在這裡的萊茵河沿岸散佈散心,還可以觀賞全德國最長的吊橋,還有每天有500多經過的船隻。
精選德國汽車博物館
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是現代汽車的奠基人。德國擁有多家出色的汽車博物館,也就毫不足怪了。德國之聲精選出其中若干家,介紹如下:
賓士博物館
1886年1月29日,汽車之父卡爾‧本茨(Carl Benz)為他所製造的第一台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申請專利。位於斯圖加特的賓士博物館(Mercedes Benz Museum)在面積達1.65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呈現125年的汽車發展史,展出約160件物品。除了歷史發展外,賓士博物館還向參觀者介紹賓士集團的未來遠景。
德意志博物館交通中心
斯圖加特的博物館並沒有展出賓士在1886年為第一輛汽車所取得的專利證書,它的展出地點位於慕尼黑南部的德意志博物館交通中心(Verkehrszentrum des Deutschen Museums)。1.2萬平方米的展廳中擺放了各式各樣的車輛。除機動車外,館內還展出火車頭和自行車。
德國汽車歷史博物館
對於那些不想侷限於特定汽車品牌、而是對於汽車整體歷史感興趣的人來說,阿莫朗德國汽車歷史博物館(EFA)會讓他滿意。博物館帶領參觀者一窺汽車工業的發展史。6000平方米的展覽廳內陳設超過220件展品,呈現出當代氛圍。
辛斯海姆汽車和技術博物館
辛斯海姆汽車和技術博物館(Auto- und Technikmuseum Sinsheim)的展出內容同樣不侷限於單一品牌。它是歐洲最大的私人博物館,佔地逾5萬平方米。除了老爺車、一級方程式賽車、商用車輛和跑車外,還有無數的摩托車和飛機可供參觀。博物館中展出約260輛汽車,堪稱德國最完整的汽車收藏。
保時捷博物館
跑車的愛好者們請再把目光轉回斯圖加特。快速、輕盈、智慧、強勁、激烈和堅毅,—保時捷公司如此定位其車輛。保時捷博物館(Porsche Museum)也是依照上述特質所建造。參觀者能一覽這間全球知名跑車及賽車生產商的80年製造史。
大眾汽車博物館
大眾汽車博物館(Volkswagen-Automuseum)將觸動所有甲殼蟲、高爾夫和麵包車愛好者的心。當然,博物館裡展出的車種不只限於上述三款汽車。除了少見的特殊款汽車外,館內還詳盡介紹各種大眾車型的歷史。大眾汽車博物館就設立在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生產廠旁,5000平方米的展示廳內陳列約130輛汽車。
寶馬博物館
慕尼黑的寶馬博物館(BMW Museum)佔地約5000平方米,展示著寶馬公司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歷史。裡頭約有120輛汽車、摩托車和其它寶馬生產的機動車。寶馬博物館與寶馬工廠(BMW Werk)和寶馬世界(BMW Welt)相互連接,向參觀者展示寶馬集團的前景。
奧古斯特‧霍希博物館
位於茨維考得奧古斯特‧霍希博物館(August Horch Museum)依照年代發展順序,回顧將近100年的汽車演進史。館內歷史最悠久的展出品是一輛出產於1911年的綠色霍希汽車。博物館展示了由霍希(Horch)、奧迪(Audi)、漫遊者(Wanderer)和小奇跡(DKW)所組成的「汽車聯盟」中的各款汽車。參觀者不應錯過的是東德時期最著名的「特拉班特」(Trabant, 暱稱Trabi)小汽車。
愛森納赫汽車博物館
愛森納赫也是傳統的汽車生產地。自1898年開始,當地便生產和組裝汽車。愛森納赫汽車博物館(Automobile Welt Eisenach)的展出內容包括愛森納赫汽車工廠(Fahrzeugfabrik Eisenach AG)及迪克斯(DIXI-Werke)等時期的歷史。
奧迪汽車博物館
在位於因戈爾施塔特的奧迪汽車博物館(Museum Mobile)中,奧迪集團的歷史展覽品與現代車款並列展出。這裡不僅是科技博物館,它還展示了汽車工業的經濟和社會面貌。
細數德國歷史博物館的經典展品
位於波昂的德國歷史博物館迎來了20歲的生日。許多年來,這個展現二戰後德國歷史的博物館經歷了多次改建過程。我們帶您走近歷年來最受觀眾歡迎的展品。
「我們又是個人物了!」
德國國家足球隊1954年世界盃奪冠,也給了這個年輕的聯邦共和國以巨大的動力。「我們又是個人物了」(Wir sind wieder wer!)是廣泛被用作形容那次崛起的語句。經濟奇跡由此啟動,通過接納超過1000萬名難民以及被驅逐者,聯邦德國獲得了發展經濟的巨大實力以及有高度積極性的勞動力,在足球場上也是如此。
聯邦德國的初期締造者
戰後,同盟國將監管委員會設於波昂豪華的Petersberg國賓館。1949年9月21日,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在那裡接過了戰後佔領協議。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在紀念儀式上,這位德國總理打破禮賓陳規,和三名高級專員站在地毯上,並自信十足地從儀仗隊之間走過。
德國馬克成為貨幣
德國馬克的印章是歷史博物館裡最珍貴的藏品之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可以用它來製造硬幣。但是,貨幣改革以及德國馬克早就成為歷史。2001年2月,馬克被歐元代替。畫面中間的壓花模具是時任聯邦財政部長艾歇爾(Hans Eichel)的贈品。
冷戰
新建歷史博物館中的一個常年展名叫「體驗歷史」。這被用來紀念1953年6月17日發生在東德的民眾抗議活動。一輛蘇聯T34型坦克讓人能切實感受到博物館的布展理念。在現實中,這輛坦克曾行駛在柏林的街道上,暴力鎮壓了抗議活動。坦克是時代的見證者。
西德的經濟奇跡
「再小的地方也有空間」。這輛小紅車成為了第一輛德國普通老百姓也買得起的汽車。它最重要的任務是周末載著全家去郊遊。Goggomobil、大眾甲殼蟲以及其他小型車在建國之初成為了人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人能開著這些車去義大利渡假。
德國要當世界冠軍
1954年,德國在伯爾尼世界盃的球場上奪冠後,從此屹立於世界足壇。德國各地的球隊中有許多來自東部的難民,尤其是在魯爾區——前鋒、守門員變成足球明星。足球也成為了當時西德的全民運動。
修建柏林牆
自從東德統一社會黨第一書記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下令封鎖邊界開始,邊防警察從1961年8月13日開始拆除街道,打水泥樁,鋪設鐵絲網,用砂漿和這些空心磚塊修建了一堵牆。這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柏林牆一直是德國和歐洲政治分裂的標誌物。
甜美的生活和搖滾
50年代期間,整個德國開始了外出旅遊的浪潮:義大利和西班牙是當時西德人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而東德民眾則前往匈牙利和波羅的海。在西德,Vespa牌小型摩托成為了「甜蜜生活」(Dolce Vita)的代名詞,配有音響設備的「奶吧」成為年青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又捨得花錢了:消費成為了富足的身份象徵。
權力歸花兒和嬉皮時代
大眾的旅行車在西德一直是獨立的代名詞。60年代末的許多年青人將其視為另類的生活空間。就像音樂和毒品一樣,大眾旅行車給他們帶來脫離父母保守管教的機會,從而獲得無邊無際的自由。這個從美國加州被運送回德國博物館的傳奇「T1」,是當時出口大戶「德國製造」的典範。
西德的抗議年代
西德70年代末期的反核運動讓各個階層的民眾都走上街頭。漢堡Brokdorf核電廠周圍的建築圍欄實物紀念著第一波大規模示威活動。公民組織迅速發展,新黨派「綠黨」於1980年宣告成立,後來長遠性的改變了西德的政治氣候。
東德DDR的「信仰紀念品」
1989年成為了決定德國命運的一年。10月底,德勒斯登、萊比錫和東柏林的民眾舉行和平示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呼籲實現民主和旅行自由的活動中。11月初,重大事件頻發:東德政府交權,11月9日晚上,邊界被開放,柏林牆隨後應聲倒下。
「這是藝術品還是真的?」
波昂的歷史博物館裡共有80萬件展品。其中一件甚至已經被寫入藝術史。美國藝術家漢森( Duane Hanson)完全按照真人比例製作的博物館物業管理員的塑像是青年參觀者最喜愛的展品之一,也吸引了眾多攝影師的目光。
德國的波普藝術
上世紀60、70年代是波普藝術(Pop Art)風起雲湧的時代,在德國也不例外。針對「德國波普」,法蘭克福的舍恩(Schirn)藝術館舉辦了一個展覽。
裡希特的「摩托艇1」
德國波普藝術起源于杜塞道夫。德國畫家裡希特(Gerhard Richter)與藝術家珀爾克(Sigmar Polke), 盧埃格(Konrad Lueg)、庫特納(Manfred Kuttner)在1963年5月11日舉辦了第一場「資本主義現實主義」的展覽,波普藝術展露頭角。
盧埃格的「S先生和太太」
從創作內容上,這些新一代藝術家對戰後的小市民藝術投以嘲諷的目光。 盧埃格的作品「S先生和太太」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他花了一幅沒有面孔的夫婦,站在最普通的壁紙前。這幅畫沒有使用油彩,而是使用中世紀時期宗教畫常用的丹配拉畫法。
克拉普海克的「兩夥伴」
除了戰後小市民藝術外,這些年輕的德國藝術家們對於戰後早期的抽象派繪畫同樣持批判態度。克拉普海克(Konrad Klapheck)特立獨行地開始重新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作為創作對象,例如打字機、靴子——他用不尋常的比例把這些尋常物件呈現在畫上。
庫特納的「打字機」
波普藝術有意識地與戰後的抽象藝術相對立,畫家越來越將常臨摹、以日常物品作為創作對象。庫特納在1963年用熒光丹配拉創作了這副「打字機」。2年後,庫特納離開藝術圈,開始在漆廠工作。
「奶油乳酪」
在杜塞道夫的老城,「奶油乳酪」藝術工坊開業。它的名氣超越了城市邊界,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家集會地點。不過,「奶油乳酪」在1976年整頓關門。
从杜塞道夫到柏林
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风潮从杜塞道夫吹到了柏林。柏林的創作畫廊「Großgörschen 35」只營業了4年,卻帶出了一批藝術家:伯格斯(Werner Berges)是德國波普藝術的國寶級人物,他繪畫的一個常見主題是濃烈色彩下的女性身體。
艾伯特的「女人7號」
在「Großgörschen 35」畫廊裡,藝術家可以不顧忌市場、自由地展現自己的作品。畫家艾伯特(Hermann Albert)1967年在這裡展出了他亮色女人圖系列的「女人7號」。
「青蛙靜物畫」
經過戰後經濟奇跡,德國經濟在50年代空前繁榮。消費增長,玩具業也隨之發展。德國為數不多的女性波普藝術家之一的迪希甘斯(Christa Dichgans)1966年曾在紐約生活一年。3年後,她以玩具為創作對象的「青蛙靜物畫」面世。
法蘭克福的波普
由於法蘭克福曾是美佔區,這個城市受美國影響很深,這同樣體現在文化領域。很多藝術家都從美國波普藝術中汲取靈感,例如羅爾(Peter Roehr)。他的作品對廣告持批判態度——廣告被縮小、編號。這也是法蘭克福波普與德國其他地方波普藝術的不同。
波普與政治
福斯特爾(Wolf Vostell)也將政治事件作為創作對象。1968年,他完成了畫作"Dutschke",這是他對柏林學運領袖Rudi Dutschke的一張照片進行特別加工後完成的作品。此外,越戰、柏林牆倒塌都曾成為他的創作主題。
流行文化與針砭時弊
德國60年代第四個波普藝術中心是慕尼黑。慕尼黑的藝術家們在政治領域非常活躍,例如藝術家柯勒(Florian Köhler)。他通過可口可樂和「結束戰爭」("End the war")的標語,在流行文化中表達自己對越戰的抗議。
黑勒的「汽車」
黑勒(Reinhold Heller)也是慕尼黑藝術圈的一員。他1968年的畫作「汽車」無論是從著色上,還是從形式、主題上都帶有典型的波普藝術特色。截至2015年2月8日,人們可以在法蘭克福舍恩藝術館欣賞到這些波普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