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被指「涉黑」 梁振英控告學者「誹謗」

黃穎
2018年8月31日

香港學者鐘劍華本月在網媒《立場新聞》撰文,提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的特首競選團隊曾出席有江湖背景的飯局,引起梁振英不滿,控告鐘和《立場新聞》誹謗。

Professor - Chung Kim Wah
學者鐘劍華被梁振英控告「誹謗」圖片來源: DW/V.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立場新聞》於本月11日刊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鐘劍華的文章《五年前的這件事與梁振英的紅線論》,文章提及2012年特首選舉時的"小桃園飯局"、以及 "江湖人物拖馬 ( 動員 ) 撐梁"等事件,梁振英發律師信要求鐘及立場刪文及道歉後,於24日入稟高等法院,控告鐘劍華和立場誹謗,並要求法庭發出禁令,禁止《立場新聞》及鐘以任何方式再發布有關內容。

鐘劍華其後在臉書上反駁,重申其文章所陳述皆是事實,並揚言不惜發起籌款運動打官司,有心理準備去打一場持久戰。《立場新聞》總編輯鐘沛權呼籲梁振英作為具影響力的香港政治人物,不要動輒興訟,試圖逼使評論人和傳媒噤聲。

多次興訟

《立場新聞》報導中指稱,梁振英自2012年當選特首以來,曾先後多次因被指與黑社會牽上關係、以及收取澳洲UGL公司5000萬元等事件,而向評論員、傳媒以及立法會議員發律師信及興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chiefelbein

其中以梁指控評論人練乙錚及《信報》的誹謗、以及向澳洲通訊社 Fairfax Media發律師信最為具有標誌性。前者指2013年2月,評論人練乙錚在《信報》撰寫一篇題為"誠信問題已非要害梁氏涉黑實可雙規"的評論文章,內容談及曾是梁振英選舉時頭號支持者、全國政協前委員劉夢熊訪問時透露自己如何協助梁振英當選特首,並質疑梁振英"涉黑"。梁振英向《信報》及練乙錚發律師信指對方涉嫌誹謗,《信報》其後向讀者致歉。後者指2014年10月,梁振英向澳洲通訊社 Fairfax Media發律師信,指Fairfax Media準備刊出有關他涉嫌收取UGL公司5000萬元的報導涉及誹謗。 其後,《蘋果日報》、一些立法會議員及評論人亦先後獲梁振英律師信。

"黑金政治"疑雲

所謂"小桃園飯局"事件,發生於2012年2月、特首選舉競選活動期間。候選人梁振英與唐英年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多名梁振英競選陣營中人,與黑社會人物,綽號"上海仔"在內的多名江湖中人在香港一家名為"小桃園"的酒家舉行飯局。席間梁營向多名鄉事選委介紹政綱,游說他們支持梁振英,飯局令人質疑特首選舉與"黑金政治"扯上關係,受到社會廣泛討論。

樑上周正式入稟控告鐘劍華及《立場新聞》誹謗後, 香港"守護公義基金"宣佈,將為鐘劍華籌款進行司法抗辯。鐘劍華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 強調完全無懼打這場官司,並表示文章是基於事實的陳述,因此不可能道歉,"如果我就這樣跪下了,那麼香港真的很糟糕。"

鐘劍華對德國之聲表示, 感謝眾多的支持者, 除了"守護公義基金"外,不少來自社工界及教育界的人士也公開表支態。他也坦陳,這可能是一場漫長的戰役,強調已有充分心理準備去打一場持久戰,甚至可能要拖上五、六年。"所以不單我自己要堅持,我希望所有支持我的朋友,都一起堅持。"

2017年7月1日反對梁振英的示威者貼出諷刺海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

鐘劍華告訴德國之聲,"守護公義基金"可能會先撥出一個數額讓他先應付現階段的開支。然而,"打官司等於是燒鈔票" ,他表示自己兩袖清風,沒有資產, 因此仍會考慮眾籌,以應付之後的漫長的戰役。

繼梁振英入稟控告鐘劍華及《立場新聞》,後,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亦證實曾於今年5月兩度接獲梁振英律師信。

兩條"紅線"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從梁振英過往對不同人發律師信或採取的法律行動看,被指控的人或媒體都是因為曾評論或觸及梁振英的兩條"紅線":涉黑及UGL的利益事件,顯示這是梁所忌諱的。

對於梁表英就UGL跟涉黑的事件中控告傳媒及評論人,建制派陣營並沒有像其他事件如反佔中運動這般出力護航,呂認為這個情況值得公眾去思考,既然梁這麼有道理,他的支持者為什麼不去全力聲援而似乎保持距離?

呂秉權認為,梁振英的身份是國家領導人(中國政協副主席),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當他運用自己地位及身份,動輒控告興訟,將會對其他傳媒或評論員造成寒蟬效應。

香港記者協會也發表聲明,表示極度關注事件,並對梁振英的做法表示遺憾。聲明表示,具官職的人以誹謗為理由,向媒體及所登載文章的作者興訟,會對維護香港社會言論多元、討論自由等核心價值,產生負面效果和影響;而高昂的訴訟費用亦會對媒體帶來不必要壓力。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