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914年7月28日,薩拉熱窩槍響之後的一個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在歐洲大陸爆發。這場遠在萬里之外的戰爭,竟然成為影響中國政府更迭和社會動蕩的決定性因素,改寫了20世紀中國歷史。其中,日本的態度是決定性的,包括對戰後和談的影響,和直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不僅從此逐漸全面捲入世界大戰,而且經歷了「五四」運動和共產黨的興起,紅色中國的誕生。
從中立到宣戰
第一階段,由於日本的強烈反對,袁世凱政府放棄接受英美俄的參戰邀請,在1914年8月6日,宣佈中立。但日本乘機佔領膠州半島後,英軍在青島登陸後,袁世凱在日、英共同壓力下與日本簽署包含賣國的「21條」的「民四條約」,引發全國性抗議。
1917年初,在德國潛艇肆虐的壓力下,英法等國要求日本派海軍參與歐洲戰事、並為其在華利益背書。日本改變立場,推動中國政府對德宣戰。最終,依靠日本財政支持的段祺瑞堅決主張與德斷交,黎元洪下台。1917年8月2日,開戰整整三年後,中華民國政府國務會議國務會議正式決議對德宣戰。但是,中國參戰只限於取消奧匈和德國在華領事裁判權、沒收敵產、廢除條約等,不派軍隊而是提供民役。段祺瑞將宣戰換得的日本借款用於對付南方的孫中山政權,即「對外宣而不戰,對內戰而不宣「。
一戰歷史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20 萬勞工赴歐陸
儘管如此,中國的參戰意向和潛在的人力資源還是鼓舞了深陷戰爭泥潭、死傷慘重的協約國各方。法國福熙元帥甚至說,」華工是世界一流的勞動者,可以成為出色的士兵,在現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隊形。」
早在正式宣戰前,中國北洋政府從1917年初開始,在其控制區內廣設招工站,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浙江和福建等省,先後有14萬年齡在20到35主要是農民和城市失業者的中國男性與英法政府簽署了五年勞工合同,每天報酬僅僅5法郎。同時,同屬協約國的俄國在華北地區也招募了約9萬勞工。
德國1917年2月1日開始的無限制潛艇戰,對搭乘英法郵輪的華工威脅極大。當年2月法國」阿多斯「郵輪在地中海被擊沉,500多華工喪身。後來者不得不繞道遠行,旅途艱辛,一路上常有華工不忍痛苦蹈海自盡。
到達西線戰場的華工,有9萬6千人被分配到英國軍隊,3萬7千人分在法國軍隊,1萬人為剛剛參戰的美軍服務。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戰地後勤,比如維修道路、營房,挖掘戰壕,裝卸彈藥,救護傷員,掩埋屍體,也包括進入英法工廠服務。1917年8月中國政府正式對德宣戰後,又有部分華工加入法軍,直接參加戰鬥。
兩年戰爭中,14萬中國勞工,有9千人陣亡或失蹤,傷亡不可謂不大,對一戰協約國勝利的貢獻可圈可點。
歷史地位
70年後的1988年,法國政府向呂虎臣和曾廣培兩位老華工頒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1998年,法國政府在巴黎13區中國城內豎立了一座紀念碑,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中國勞工的歷史貢獻終於獲得尊重。這一承認,是戰後留在法國的3千多華工和他們的後代80年不懈努力的結果。他們是最早在歐洲大批定居的中國人。其中多數又是從溫州來的,從此開始了連綿的溫州移民史。
相比之下,在東線戰場服役的華工雖然更不為人所知,卻更富傳奇色彩。僅據蘇聯政府的統計,一戰結束後就有4到5萬中國人加入了紅軍。其中最有名的是張福榮(音)和任輔臣,他們曾經分別擔任獨立的中國軍團團長,領導中國勞工組成的中國軍團在與俄羅斯白衛軍的戰鬥中表現英勇,在蘇聯紅軍史上留下光輝一頁。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後來都加入蘇聯國籍。其中很多後來被派往遠東地區,組建營地,收容和訓練從中國東北撤出的中國和北韓的抗聯戰士,為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和二戰末期蘇軍消滅關東軍發揮了重大作用。北韓後來的領袖金日成就是從這些營地中被紅軍選中的。
從1927年摘得奧斯卡的默片到斯皮爾伯格2011年的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銀幕上經久不衰的主題。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電影都是如何詮釋一戰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 「鐵翼雄風」 (1927年)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默片。這部片子由威廉‧韋爾曼(William A. Wellman)執導,講述了兩名戰鬥機飛行員的勝利和悲劇。後來成為大明星的加裡‧庫珀(Gary Cooper)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開啟了他的好萊塢生涯。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西線無戰事」(1930年)是美國的反戰影片,由劉易斯‧邁爾斯(Lewis Milestone)執導。電影改編於埃裡希‧瑪麗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關於男孩們上戰場並隨後幻滅的同名小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約克軍曹」(1941年)是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導演的一部美國傳記電影。它講述了鄉村男孩阿爾文‧約克因其出色的槍法成為英雄的故事。加裡‧庫珀扮演男主角約克,他憑借這一角色贏得了奧斯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1957年執導了美國電影「光榮之路」。該片讓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一舉成名。影片講述了法國軍營的一次暴動,強調了戰爭是徒勞的。一些評論人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反戰影片。
圖片來源: imago 「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年)被一些人看作是最有影響力的影片之一。大衛‧利恩(David Lean)執導了該片,彼得‧奧圖(Peter O'Toole)飾主角。影片細述了法國人和英國人策反阿拉伯人反對土耳其的統治。
圖片來源: imago/AD 電影「加裡波利」(1981年)表現了戰火中的澳洲 。該片由彼得‧威爾(Peter Weir)執導,當時還很年輕的梅爾‧吉普森(Mel Gibson)飾男主角。影片講述了參加土耳其戰爭的澳洲人的故事,講述了他們因指揮錯誤而遭殃的命運,也就是澳洲在对戰鄂圖曼帝國時損失慘重的納克戰役(Battle of the Ne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愛情與戰爭」(1996年)是一部美國愛情片。導演是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 。影片是關於海明威一戰期間在義大利擔任救護車司機的故事。克里斯‧奧唐納(Chris O'Donnell)扮演的海明威深深地愛上了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扮演的女護士。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聖誕快樂」(2005年)由克里斯蒂安‧卡裡翁(Christian Carion)執導,講述了法國、蘇格蘭和德國士兵在1914年聖誕節休戰的故事。在這一天,部隊們都放下了武器,在戰壕上和對方踢起了足球比賽。丹尼爾‧布呂爾(Daniel Brühl)和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擔任主演,該片獲得了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紅男爵」(2008年)這部德國電影講述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德國戰鬥機飛行員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Manfred von Richthofen)的故事,馬提亞斯‧施維赫夫(Manfred von Richthofen)扮演男主角。這部傳記電影由德國導演尼古萊‧穆勒斯科(Nikolai Müllerschön)執導,為了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特別用英語拍攝。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在2011年推出了「戰馬」,這部電影講述了男孩艾伯特和他的馬喬伊之間的友誼。在喬伊被賣入兵營後,艾伯特自願應征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他的歐洲大陸之旅。影片改編於1982年的一本兒童讀物和2007年的一部戲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