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歐間諜的複製人生

2013年3月17日

二戰結束後,一些滯留東歐國家的德裔戰爭孤兒得以重返家園,共產情報機構則讓間諜頂替孤兒身份潛入西方國家。而當時聯邦德國對東歐陣營的和解政策,也為間諜滲透提供了良機。

圖片來源: WDR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和波蘭在二戰後於1970年重新恢復外交關係,當時波蘭的情報單位已經摩拳擦掌為諜報任務做好準備。仿照上世紀20年代起蘇聯的做法,東歐國家的情報單位也嘗試讓特務頂替孤兒的身份潛入西方國家。這些孤兒最好能擁有德國血統,並在西方國家的某處擁有失散的家人,因為這樣能增加可信度,提升任務成功的機會。

波蘭國家紀念研究所的歷史學家布爾哈克(Władysław Bułhak)解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波蘭的情報中心便向過去的德國人居住區的地方情報單位下達指示,令其尋找可供利用的"孤兒命運"。

布爾哈克表示,東歐和西歐的政治交流正好有利於特務的滲透。"這不是一般性的操作方式,而是受到嚴密保護的做法。他們由情報單位的特別部門負責管理。"

系統性招募

特務人選必須能說得一口流利的當地語言,因此他們偏好在德語系學生中尋找新人才。波蘭籍的耶日‧K(Jerzy K.)便是其中一人。波蘭情報機構在他前往萊比錫大學念書時找上了他。耶日接受了這份工作。他頂替了一名陌生男子的身份,後者的母親是德國人,她在逃離波梅蘭妮亞時將兒子"海因茨"留在兒童之家中,這個孩子最後由波蘭籍的養父母撫養長大,並被取名為雅努什。波蘭情報單位相信,雅努什本人不會知道自己的身世,因此讓特務使用雅努什的身份。

接下來這名即將冒名頂替的間諜接受了近3年的培訓:為了掩人耳目,他在波蘭擔任兩年的教師,以便在受調查時能拿出可信的履歷。1977年,他透過紅十字會找到了雅努什的母親,假扮她的親生兒子。這場天倫重聚的結局相當不幸,因為德國籍母親在與兒子團聚不久後便心臟衰竭而亡。但這名間諜順利假冒她的兒子,來到不來梅定居。當地聚集了許多來自波蘭和其他蘇聯國家的移民。

兩個海因茨

耶日‧K的官方姓名為海因茨‧阿爾諾(Heinz Arnold),他在不來梅的移民辦公室工作,並在業餘大學擔任德語教師。不僅如此,他更是社民黨成員,還參與慈善事業,借此知道了許多德國軍備工業和出口的訊息。耶日‧K最感興趣的是,來自東歐的外國移民入境時會受到哪些審查;因為相關情報能幫助東歐國家,為間諜的潛入工作做好萬全準備。除此之外,他也在波蘭的反對團體中刺探情報,這些團體在海外向波蘭境內的"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提供支持。間諜耶日‧K取得了無數的個人資料。

波蘭間諜耶日‧K接受採訪圖片來源: BSTU

在他進行諜報任務的同時,人在波蘭的雅努什本人毫不理解,為何他被拒絕出境,並且定期遭到軍方盤問。1984年,他也開始透過紅十字會尋找親生母親。德國方面因此發現,兩名男子在尋找的生母是同一人。直到1985年3月,該名波蘭間諜的身份被揭發並遭到逮捕。3個月後,真正的雅努什在波蘭死去。

柏林格利尼克橋上的間諜交換圖片來源: BSTU

政治考量與間諜交換

聯邦德國檢察署則繼續調查該名波蘭間諜。但長年任職於柏林和不來梅憲法保護局的雅赫曼(Lothar Jachmann)表示,最終事件並非尋正常的法治模式解決。"當年如果捕獲間諜,人們會考慮如何在政治上利用此事。這是冷戰時期常見的做法。"

當年,雙方政府或情報機構都希望能贖回被對方拘禁的情報人員,所以兩國會試著進行間諜交換。

1985年年初,在戈爾巴喬夫(Michail Gorbatschow)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後立即推動間諜交換。不久後, 柏林的格利尼克橋上舉行了兩次壯觀的間諜交換行動,雙方共互換了40名間諜。

當年的不來梅市長科施尼克(Hans Koschnick)表示:"如果不換回身份被揭發的間諜,那些尚在執行任務的間諜便會士氣低落。在這點上,無論是蘇聯的克格勃(KGB)、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和前東德國安組織(Stasi),想法都是相同的。" 科施尼克說,這在東西方都是密而不宣的操作方式。

1986年2月11日,耶日‧K走過柏林格利尼克橋上,重獲自由圖片來源: BSTU

冷戰的產物

間諜耶日‧K的遭遇也是如此。在被拘留十個月後,他在1986年2月11日悄悄走過了格利尼克橋。這名波蘭人是冷戰時期最後一名被交換的特務。

之後他繼續在情報單位工作,喬裝成從事外貿的生意人。1989年他離開了情報機構。近30年後,西德廣播電視台播出了相關的紀錄片,這名前波蘭間諜再一次面對了自己的過去。他表示,從事間諜活動是因為自己樂於冒險的精神。雖然他已不再從事諜報工作,但是耶日‧K相信,如今仍有許多在冷戰時期取得假身份的間諜在活動。"如果不這麼想,那就太天真了。"

作者:Rosalia Romaniec 編譯:張筠青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