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西方走向:出書要靠經紀人

2002年4月15日

在西方,寫出一本書來,絕不意味著可以出版,更不意味著可以成為暢銷書。現在可以這麼說:沒有經紀人很難出書。

書中自有......?

自古以來,作家們總是對出版社一肚子抱怨,許多著名作家的回憶錄和書信裡常能讀到那許多的不愉快。即使當年的暢銷書作者如歌德和海涅,也不斷地為稿酬的問題與出版社鬥爭。歌德在他創作生涯的頭20年裡,儘管獲得了象「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樣世界性的成就,但仍然難以靠稿酬度日。

文學經紀人這個職業已有了125年的歷史,發源於英國。首作俑者一般認為是亞歷山大.坡洛克.瓦特(Alexander Pollock Watt)。1875年,他在倫敦開業。這個經紀人事務所的工作馬上就得到了作者和出版社歡迎。從此,文學經紀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瓦特也是向作家要求傭金的第一人。他定下了標準:作家要給他有關書籍發行後的收入的10%。在德國,人們一開始時認為文學經紀人是社會所不需要的。在倫敦建立第一個經紀人事務所的同時,德國(那是威廉皇帝時代)引入了第一個簡單的版權保護規定。

在今日的圖書博覽會上,除了書商、作者、讀者和記者外,也有很多文學經紀人出沒。他們最重視的是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其次便是萊比錫圖書博覽會。

據專家們估計,近年來取得大成就的文學書籍85%是通過經紀人的介紹誕生的。一家出版社平均每年收到稿件1500份以上,編輯們根本就不可能閱讀所有的稿件。但經紀人的介紹卻非常受編輯們的注意。原因是,出版社的編輯們知道,這些經紀人已經認真審過了他們推薦的稿子。貝塔斯曼集團的出版人克勞斯.艾科說:「我想,每個作者,如果他能夠與一個經紀人聯繫,並通過這條路找到某一個出版社,那麼他就是聰明人。」

文學經紀人是一個上升的行業。近十年來,文學經紀人的意義在德國大大上升,從而導致許多人新開業,新的文學經紀人大量產生。一個好的經紀人應該擁有二手貨銷售商、房地產經紀人和私人秘書這幾方面的才幹,能夠把商業頭腦與社會能力結合在一起。

經紀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即管理他所代理的作者已出版的書籍的列表。一旦出現這個作者的某一本書滯銷的局面,這個經紀人就必須重新啟動起來:儘管這本書滯銷,他還要把它包裝成簡裝本或作為「特別發行」的叢書再版。經紀人看中的書,就一定要讓它發揮出經濟效益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