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解讀中國經濟騰飛的「中國密碼」

汪洋編譯2005年3月5日

星期日世界報介紹了經濟周刊常駐中國記者希倫最近發表的「中國密碼」一書。在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時,該報援引「中國密碼」中中國汽車工業的例子寫道:

大眾在中國的合資汽車廠圖片來源: AP

「中國發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用外國資金和跨國集團的技術鞏固自己的地位』。外國廠家只能在中國佔多數股份的合資企業中進行生產。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同時與若干互相競爭的西方夥伴合作,然後挑起這些西方夥伴互鬥,中國企業從中汲取技術知識,進行仿造。外國投資廠家即使沒有這樣的『嬪妃』身份,它們的權利也難以得到保證。

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是必須在中國大量投資,而利潤不能轉出,必須在中國進行再投資。希倫比喻說,『與西方汽車公司今天在中國汽車市場獲得某種地位的可能性相比,嬪妃為皇帝生兒子、最後成為皇太後的可能性要大多了。』經濟全球化迫使西方企業前往中國,資本主義幫助中國政府更為公正地分配世界財富,但犧牲的是西方的利益和就業崗位。」

深圳 - 中國打工妹的夢想

深圳550萬民工中,女工佔70%。生產玩具、鐘表、首飾、電器的工廠中,男女工人的比例甚至為一比五十。明鏡周刊介紹了深圳女工艱辛的工作和生活後寫道:

「她們的父母認為女兒一文不值、兒子才是寶貝,把她們送到這裡。她們來自農村,直到今天,農村仍把女孩視為災難,把男孩看作父母今後的贍養人,捧上了天。在中國遼闊的內地,女孩一出生就像生得過多的小貓一樣遭到溺殺,女嬰受不到關注,直至夭折。自從越來越多的農村孕婦也可以接受超聲波檢查以來,目的明確的人工流產在增加。

去年夏天,北京的國家領導人開展了一場提高女孩地位的活動。為了保護已生的女孩,頭胎生育女孩的夫婦有權生育第二胎。但政令無法改變農村的傳統和信仰,女孩仍然一無是處,她們遭到丟棄、被申報為殘疾人或被腐敗官員按死亡登記、賣給人販子或送往異鄉。

女孩子們前往深圳,這個城市成了中國女孩子夢寐以求的地方,成了南海之濱的紐約。在遠離海岸的鄉村中,深圳這個地名聽起來就像是天堂。對於中國的青年婦女來說,深圳是一個她們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一個有機遇的地方,一個不可能的事情會變為可能的地方。」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