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007 int ATTAC Giegold

石濤2008年7月16日

在全球能源危機的背景之下,包括美國和法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開始重新考慮通過核能尋找替代能源,而中國,印度等對能源需求巨大的發展中國家更是把大力開發核能作為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德國,當年紅綠政府制定的放棄核能政策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阿塔克是堅持廢核路線的組織之一。1998年,阿塔克組織在法國成立,起初該組織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反對現行稅制,要求社會公正方面。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該組織德國分支的核心成員吉格爾德。

阿塔克創建人之一Sven Giegold接受採訪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吉格爾德先生,現在全世界都在談論能源緊缺,而在很多國家,包括類似美英法等發達國家,利用核能已經重新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德國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放棄核能的政策呢?

吉格爾德:三思而後行確實沒有錯。但我認為,放棄核能的決定是正確的。主要原因是,如何處理非常危險的核電站廢料依然是個沒有解決的難題。而且核電目前依然享受政府補貼,所以從經濟角度而言,依賴核能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德國之聲:即使人們接受您的說法,那接下來的問題必然是,應該使用何種能源來代替以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呢?畢竟眾所周知,依賴化石能源不是長久之計。

吉格爾德:但問題是,核能也並非石油的替代品。我們利用石油來取暖,製造汽車和飛機燃油,但我從來沒看到過用核能驅動的汽車和飛機。此外,還有很多替代方案可以減少能源消耗,比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有利用可再生能源。這樣不但能夠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而且成本較低,這樣的話,從經濟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都比核能更好。

德國之聲:您一直強調希望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那麼現實情況是否如您所願的,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呢?

吉格爾德:當然,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能效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僅僅在德國,可再生能源工業就創造了20萬工作機會,是核能的七倍。可再生能源的價格越來越便宜,而傳統能源包括核能所需要的鈾礦都會越來越少,價格也會隨之升高。現在人們可能覺得可再生能源比核能成本高,這是因為利用核能所產生的環境成本沒有被計算在內,所以這樣的比較是不公平的。可再生能源一定會在競爭中勝出,不管是在德國,中國還是其他任何地方。但問題是那些大型能源公司希望依靠大量國家補助來重建自己的集中型產業結構,比如核能,煤礦等等。這才是問題的實質。因此我們必須確保那些具有競爭優勢,具有可持續性的新能源能夠得到國家補助,而不是那些跨國集團。但我們也知道,這些集團公司財力雄厚,而最近的能源漲價讓他們又賺了很多錢。他們花了很多錢對政府進行遊說。而我們也發起活動,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將能源領域重新劃歸國家管轄。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了中國,您是否有機會和中國同行在這個議題上進行交流呢?他們的觀點是什麼?

吉格爾德:阿塔克在中國沒有分部,我們在日本和其他很多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但中國沒有。但我們和中國的環保人士及組織討論過核能問題,我可以告訴您的是,我們的觀點完全一致。但中國的問題是,利用核能是否完全是出於能源需求,還是出於軍事目的。因此,也許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還必須參考其他因素。當然,我們始終認為應該在全球範圍內禁止核武器,所以國家出於軍事目的控制核能技術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當然這必須是一個全球統一的行動。我完全可以理解,在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中國不會放棄核武。

德國之聲:其實在核能方面,中德之間也有著非常強的聯繫。我們都知道一些德國康采恩在中國核能工業建設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西門子集團。德國本身堅持放棄核能,而德國公司卻依靠向中國出口核能技術賺錢,這樣的對比是不是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呢?

吉格爾德:是的,我完全同意這樣的說法。我們一直在批評西門子公司進行的核能業務。西門子公司如果明智一些的話,就應該放棄這種骯髒的能源生產方式,停止建造核發電廠。此外,我們對該領域內可能存在的國家補助也提出高度質疑。政府不應該對任何形式的傳統能源生產方式進行補助,包括石油,化石燃料和核電。

德國之聲:您是國際組織阿塔克的成員,而有種意見認為,包括阿塔克在內的很多國際非政府組織採取反全球化,反核的立場,完全出於意識形態的理由,而沒有切實的證據和科學的論證。您如何看待這種意見呢?

吉格爾德:我有兩點意見,首先阿塔克不是一個反全球化的組織,我們只是希望全球化過程中能夠顧及社會和環境層面的問題。至於全球一家的理念,我們自己就是實踐者,阿塔克本身就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因此我們不是反全球化組織,否則就是自相矛盾。我們把自己稱為"另類全球化主義者",這也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也是在科學依據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然後作出政策性建議。我們不代表任何行業利益,而只關注公民個人的利益。我們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之後得出結論,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應對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衰竭的正道。非政府組織以及公民社會在考慮這些問題時較少帶有利益考量,而企業集團則無避免利潤的驅使。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