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德法對美國說「不」

2003年2月11日

伊拉克問題正使國際政治格局陷入混亂。布希對德法在伊拉克問題上的頑固不合作態度感到越來越惱火,而德法和比利時否決為土耳其提供軍事保護的做法使得整個北約體系面臨分裂的危險。

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在2月10日宣佈的「保衛土耳其」動議案遭法國和比例時否決圖片來源: AP

目前的形勢並非一目瞭然。究竟什麼是問題的關鍵?是伊拉克及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跨大西洋關係,是歐洲的團結和北約的未來,還是這些因素的綜合體?事情明擺著,是所有因素的綜合。目前,無論是德國,美國還是法國,都各持自見,卻並不努力互相溝通,世界政治被混亂的原則所左右。

德國政府最近的所做所為不僅尷尬,而且毫無成效。德國政府過早地表了態,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無論由誰授權,都拒絕參加軍事打擊伊拉克。這一立場雖然容易引起人們的好感,但卻達不到所希望的政治效果。德國並不能簡單地依靠不參戰的方法來阻止戰爭。合理的做法是:第一,為盡可能找到一條外交解決途徑對美國施加影響。第二,對薩達姆施加更大的壓力。因為雖然切實存在或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並不充足,但如果信任聯合國武器核查員的話,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薩達姆與聯合國的合作至今不能令人滿意。

法國,比利時和德國在向土耳其提供軍事保護方面的做法也欠妥當。這三個國家儘管可以反復強調,作出相關的決定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但給人留下的卻是惡劣的,企圖逃避責任的印象。土耳其多年來作為北約夥伴有權在受到實際威脅的情況下請求保護。

那麼美國呢?美國突然意外地從媒體中獲悉,德法制定了一份向伊拉克派駐藍盔部隊的計劃。德法兩國隨即對該計劃做了一番輕描淡寫。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美國人的怒氣因此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暫且撇開這一點,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德法兩國的做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達到瞭解除伊拉克武裝的目標呢?根本沒有達到!失敗的原因不僅在於美國感覺受到了欺騙。美國感到,甚至連自己都不能縱覽全局了。但美國顯然沒有因此受到絲毫影響,它在歐洲大造聲勢,美國的主要目標就是盡快攻打伊拉克。

確實,目前的形勢不僅關係到伊拉克,還關係到歐洲和北約的未來。德國,法國和美國如此草率對待西方國家的團結的做法會使薩達姆竊笑不已。人們也許會說,西方原有的基本一致立場已經受到損害,必須重新詮釋。但共同的準則畢竟仍然存在。如今所談論的德、法、俄軸心決不會使歐洲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更不可能長久替代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美國和它所挑選出來的或緊緊跟隨美國的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盟也同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