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在埃及就地安置難民?
2017年3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說到外交,絕不是出訪、談交易、完事大吉那麼簡單。可能有些國家領導人會把外交想像得這樣簡單,但埃及總統絕非如此。儘管埃及總統及其政府目前面臨困境,國民經濟低迷不振,三分之一國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滿情緒極為普遍。但儘管如此,埃及仍被看作是地區穩定的基石,埃及總統塞西也很清楚,無論是德國總理,以色列總理,還是俄羅斯總統,整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也都願意為保持現狀有所作為。
援助和預防
有所作為,但願不是無所不為。毋庸置言,滯留埃及的難民和移民目前的生活條件亟需改善。毋庸置言,必須杜絕或者至少減少蛇頭和人口販子的不法行為。要求埃及收迴避難申請被拒的本國公民,聽起來頗為右翼。為埃及人創造來歐洲的合法就業移民途徑,聽起來則很誘人。而為埃及提供資金,在當地創造就業崗位,這可能是能從根本上解決難民潮的最有效的方式。如果這一措施真能兌現,那這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預防性措施。畢竟現在願意背井離鄉逃難歐洲的埃及人還很少,如果措施得當,今後難民數量可能也不會變多。
決策與付款
現在的問題是,要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如果因為埃及的現政體能夠保障地區穩定,就對一個實行暴政的警察國家,一個威權統治的總統,一個腐敗蔓延的國家提供支持,是否就行得通呢?為了不讓利比亞的動蕩局面蔓延至埃及,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為了不讓俄羅斯和中國在該地區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又應付出怎樣的代價呢?讓埃及未來建立難民營,避免難民湧入歐洲,這一切又代價如何呢?
吃一塹長一智,是人類得以繁衍生存的原則。北非在這一方面曾有過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比如埃及的穆巴拉克。或者利比亞的卡扎菲,突尼斯的本阿裡。1840年代的歐洲則提供了很多革命的經驗:有時候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最終民主變革的潮流是無法阻擋的。找出正確的經驗,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這才應該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黃金法寶。
德國總理在開羅表示,一個發達的公民社會對於社會發展以及抵禦恐怖主義的免疫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示。儘管有很多的好經驗可以借鑑,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