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對世衛組織的不當批評
2020年4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批評者們主要指責世衛組織未及時對新冠病毒危機作出反應,稱這個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下屬組織在太長時間裡接受並轉達了中國政府提供的息事寧人的訊息。
批評者稱,直至一月中旬,世衛組織還相信,疫情將繼續是限於中國的一個地區性現象。此時,並非世衛成員的台灣早已關閉了邊界。
全然誤解
在本質上,這些批評都對。然而,由此建構起對世衛組織的毀滅性抨擊卻有失公允。它暴露出對這個國家間組織的職能和權限的一種完全錯誤的認識,該組織首先只是一個機構而非搶險隊。
就像聯合國藍盔使命一樣,世衛組織也是成員國們的一個共同項目,因此,首先取決於成員國們的意願、能力和資源,以在全球實施項目。
一方面,這樣的組織在與成員國們打交道時必須圓滑、謹慎,人們不能期待它們對個別成員國的訊息和衞生政策公開提出嚴厲批評。這樣的事情更多地應是獨立救援組織、利益人士的任務,當然,也是媒體的使命。
按章程,世衛組織必須聽取成員國衞生機構的意見,而非自由社會的那種情緒化的公共意見。這當然使得它們有些遲鈍,但原因在於聯合國體系。人們可不能把這一點用來指責世衛組織。
因此而將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乃是錯誤的和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世衛組織做著很多重要的工作。
人均年費不足一美元
其實,成員國們每年的義務交費僅佔該組織本就不高的預算的五分之一,每個地球公民不到一美元。
世衛組織的總經費只相當於工業發達國家中某個大都市的一所大學醫院的開銷。
該組織預算中的大頭來自私人和國家捐款,並由此與項目相捆綁,用於定義明確、通常是長期的目標。
這些項目可以是在世界最貧困國家的疫苗接種,在這些國家,少量的錢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效益。若涉及大規模的、但本質上容易對付的人類疾病,世衛組織能夠發揮巨大作用。前提是,我們向它提供資源。只舉麻疹為例:僅去年,就有 2000萬人患麻疹,14萬人死亡。不論是全球抗擊霍亂或者致力於降低兒童死亡率,都是同一個道理。
世衛組織並非全能
世衛組織自然也要瞭解新冠病毒這樣新起的瘟疫。在全球訊息交流上,它是政府、科學家、國家機構及作相關研究的醫藥企業之間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然而,該機構並非全能,抗擊新起的疾病的根本工作必須、而且只能由各國的衞生體系、研究機構和製造業承擔。
儘管名聲赫赫,世衛組織無法填補醫療衞生服務的不足或消除藥品和保護裝備市場上的不穩定狀態。實際情況是,在國際"啄食順序"上,它處於低位。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