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布萊爾沒有明白

2016年7月7日

倫敦官方公佈關於英國參與2003年對伊戰爭的報告後,前首相布萊爾作出反應。德國之聲評論員Barbara Wesel 就此發表評論指出,布萊爾對自己當年做出參與戰爭的決定毫無悔意,他根本未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Großbritannien Chilcot-Bericht - PK Tony Blair
布萊爾在議會就奇爾科特委員會伊戰報告表態圖片來源: Reuters/S. Rousseau

(德國之聲中文網)公眾輿論早已對他做出了判定:托尼‧布萊爾與喬治‧沃克‧布希並肩進入伊戰,是為顯示自己是世界政治家,是這位美國總統的最佳盟友。很多人認為,他欺騙了議會和人民,對中東地區的大量死亡和混亂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存在藉口

作為前政府高官的奇爾科特(John Chilcot)勳爵通過一份錙銖必較的報告給了托尼‧布萊爾以一記輕聲、但精準的毀滅性打擊。在英國目前的政治混局中,這架老牌政府機器又一次顯示了自己的高品質。奇爾科特勳爵在洋洋250萬字報告中清晰陳述了布萊爾如何於2002年作出參戰決定、然後強扭事實為這一決定作辯護。

報告作者的結論明白無誤:2003年,不存在入侵伊拉克的充分理由及法律基礎;情報機構有關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疑點叢生;布萊爾繞開了聯合國安理會,軍隊裝備不足,對戰後的安排毫無計劃。

犯下"原罪"

開戰前,英國人舉行過大規模示威遊行,表示反對。他們敏銳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他們相信,國家並未面臨直接威脅,薩達姆政權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布萊爾既悍然置本國人民於不顧,也毫不理會來法德兩國政府的質疑。

自大狂引導了他,偏偏以隨從身份向喬治‧沃克‧布希輸誠,率領英國捲入一場以災難作結的戰爭。

切爾科特勳爵委員會的報告有意將2003年的入侵與伊拉克的現狀聯繫了起來。

報告指出,經由在戰爭理由上作假,布萊爾濫用了選民的信任,蒙騙了內閣,繞開了對政府行為的監控機制。

這位前首相為仇恨和反抗埋下了基石,而今天的政治家們正時時感受到這種仇恨和反抗。他所犯的是"原罪"。很多人今天看待政界時的那種滿腹狐疑態度,正因這一原罪而起。

本文作者Barbara Wesel

毫無悔意

以顫抖的聲音談到哀痛和歉意的已經是一位臉色蒼白、老態龍鐘的布萊爾。但是,他仍然還是一切都沒明白。因為,他很快又老方一帖,極力做出勉為其難的辯解。他稱,沒有薩達姆的世界要好得多;"911"恐襲事件改變了世界;地區現在的恐怖主義並非當年入侵的結果。

這種絕不認錯的態度實在讓人嘆為觀止。布萊爾繼續試圖辯護無法辯護的東西:令人發指的一系列政治和軍事錯誤、他的誤判和不著邊際的傲慢。

2002年夏,這位英國首相曾這樣寫給喬治‧沃克‧布希:"和你站在一起-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這句話應鐫刻在他的墓碑上,以作為對盲從和政治瘋狂的永恆警示。隨著這一調查報告的問世,布萊爾的聲譽已蕩然無存。

他在執政期間做的好事-例如,同北愛爾蘭達成和平協定-將被掩埋在伊拉克戰爭的廢墟裡。布萊爾是否會被送上法庭,目前還不清楚。然而,對他,歷史將作出這樣的判決:此人以錯誤的理由、按照錯誤的計劃,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