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若「交通燈」發的是黑綠光

Christoph Strack
2022年5月16日

北威州議會選舉是德國聯邦政府權力更迭以來的第一次真正民情測驗。社民黨和自民黨雙雙大跌。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oph Strack認為,尤其是總理肖爾茨所在的社民黨有充分理由憂慮。

肩並肩出現在社民黨選舉海報上:北威州首席候選人庫恰提(Thomas Kutschaty)和聯邦總理肖爾茨
肩並肩出現在社民黨選舉海報上:北威州首席候選人庫恰提(Thomas Kutschaty)和聯邦總理肖爾茨圖片來源: Revierfoto/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總理所在的社會民主黨跌入谷底:5月15日,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州議會選舉中,該黨的表現遭於史上任何時候,損失慘重,在1947年以來的第18次州選舉中,得票率首次落至30%以下。而此次州選舉可是德國年內最重要的一次。 

傳統上,每回北威州選舉都被認為是「小型聯邦選舉」。在此次選舉中,現任州長維斯特(Hendrik Wüst)領導的基民盟及尤其是以諾伊鮑爾( Mona Neubaur )為首席候選人的綠黨成為贏者。綠黨得票18%,比該黨在前兩次州選舉(2012年和2017年)得票率總和還多。  

北威州政府必須重組,因為迄今聯合執政的自民黨慘跌。當晚,該黨聯邦主席林德納( Christian Lindner )稱此是「災難性結果」,一個令人悲哀的夜晚。 

現在怎麼辦?  

所得票數無法讓社民黨和綠黨在這個德國最大州組成紅綠聯合政府。而若建立一個聯邦政府那樣的紅綠黃「交通燈」聯合政府雖將在州議會中擁有絕對多數,但不僅其中的自民黨不過是湊數而已,而且只會有一個至少可謂並不特別受歡迎的社民黨籍州長。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組成對抗最強大議會黨團的交通燈執政聯盟完全可能。畢竟,歷史上曾有多次,儘管位居基民盟之後,只是州議會第二大政黨,但社民黨籍人士仍執掌州政府大權。 

本文作者、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oph Strack  圖片來源: DW

就此次選舉結果而言,基民盟和綠黨當結成執政聯盟。在德國目前政黨格局下,這甚至不會引起轟動。

在黑森州,兩黨在基民盟籍州長布菲耶(Volker Bouffier)領導下已執政8年之久,而布菲耶曾被視為鐵桿保守派;在巴登-符騰堡州,鐵桿保守主義綠黨人士克雷奇曼(Winfried Kretschmann)則已掌控綠黑聯盟6年。現在,這兩個黨完全有可能分別又在北威州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聯合執政。石荷州新議會已於一周前選出。 聯邦德國8300萬人口中,有3800多萬人生活在上述4個州。  

一旦發光的不再是紅綠燈,而是黑綠燈——在社民黨聯邦領導層,至遲現在該警報聲大作。眼下的問題已不僅是常在媒體上顯不成功之像的肖爾茨總理,或進退失據的多位部長,而且,無疑還是更困難但更緊要的問題,即:更誠實重新評估社民黨人過去和現在對俄羅斯的立場。  

北威州會否出現黑綠執政聯盟?  

至少在德國西部,曾經的西德地區,北威州是經濟衰微和重新起步、轉型的最有代表性的幾個州之一。終結煤炭工業是在國際上的最著名例子;而圍繞褐煤開采的激烈爭端(尤其是基民盟和綠黨之間)則是更近的例子。  

不過,綠黨和黑、綠聯盟在北威州地方政府層面上卻早已處於領先地位。像波昂或門興格拉德巴赫等市,市長均出自綠黨;在科隆,綠黨助力一無黨籍人士當選連任市長。在其它城市,如杜塞道夫或伍珀塔爾是黑綠聯合執政。綠黑聯盟2016年在巴符州這一汽車大州順利執政,決策者們注意到了州一層的這一可能,現在北威州也面臨這樣的決策。如果基社盟和綠黨在北威州聯手,那麼在聯邦層面上,黑綠聯盟將成為交通燈聯盟的強大對立方案。 

基民盟(CDU)在5月15日北威州州議會選舉中獲得了35.7%的選票,社民黨獲得了27%的選票。另外,綠黨的支持率明顯上升,拿到了18.1%的選票圖片來源: Tobias Schwarz/AFP/Getty Images

順便說一句——它也必然讓社民黨憂慮——北威州的選情標誌著綠黨在成為全民黨道路上的快速步伐。是的,哈貝克(Robert Habeck)、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和厄茲德米爾(Cem Özdemir)是該黨名士,當然在北威州選舉中幫了大忙。綠黨涵蓋了聯邦、州和地方各級的各種議題。而且,該黨在年輕選民群體中繼續取得高於平均水準的進展。政治體系中通常有一個或兩個全民黨。能有3個嗎?  

綠黨曾被視為生態人士和所謂的「大善人」(Gutmensch)的專屬政黨,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在北威州,自民黨、選項黨和左翼黨的糟糕選舉結果表明,若只迎合某目標群體或者總以陳詞濫調運作,難有佳績。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